第07版:信之声

消费券被“薅羊毛” 既要检讨技术更要加强监管

热点回顾

(本栏目由本报记者岁正阳编辑整理)

领取10元消费券后,与商家串通,向商家支付30元人民币。商家入账40元,先扣除4元好处费,再将剩余的35元返还给“消费者”,实现消费券套现……

疫情后,为提振消费,恢复经济,各地纷纷发放消费券,总额以百亿元计,成为民众实实在在的福利。与此同时,这一福利也被“羊毛党”盯上,他们与商家串通套取补贴,财政资金成了“唐僧肉”,政府撬动消费的初衷也打了折扣。

目前,这一现象已经引起监管部门警惕,多地正不断完善消费券使用办法。如郑州发布了《关于规范使用消费券有关事项的通告》,明确将追究消费券套现者的相关法律责任;浙江绍兴,两名个体户因违规套现而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舆论声音

《南方日报》:消费券具有很强的民生属性。一方面,它由政府发放,来自于全体纳税人的钱,“羊毛党”薅的是民生之“毛”;另一方面,消费券须发放给真正有需要的人,有人利用机器抢券、囤券,有人却一张抢不到,这背离了民生期待。由此观之,“羊毛党”不仅破坏政策意旨,也给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造成了损失。

新华网:法律上,通过虚假交易达成消费券返现目的,本质是非法获利。依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获利行为,如果金额达到一定数量,根据不同情节可能构成盗窃罪、诈骗罪、职务侵占罪等不同罪名。

《华西都市报》:“消费券”不仅仅是一项普惠福利,其使用规则本质上也是一项“契约”,是受法律保护的。指望“羊毛党”放过消费券,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持续完善规范、修复漏洞,让“羊毛党”知难而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对于恶意‘薅羊毛’现象必须坚决打击。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相关平台要不断升级更有效的技术监测和风险防控手段。”

浙江靖霖(广州)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吕博雄:政府及其委托的支付机构应当加强大数据分析,加强对非正常交易记录的筛查,通过技术手段尽量避免以虚假交易套取消费券的行为。同时,应当加强对申领消费券的人员、实施消费券抵扣的商家的信用监管,使钻空子“薅羊毛”乃至违法犯罪的人付出相应的信用成本。

本刊点评

“羊毛党”薅消费券,大致有两个类型。其一,就是“囤券”。写程序、开外挂抢券;通过虚拟IP地址或虚拟定位,绕开消费券领取的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组团抢;其二,则是“套取”。找到合作商家,以虚假交易使用消费券,然后现金返还。

以消费券为对象的薅羊毛,一方面是薅了普通市民的羊毛,少数人“开挂”抢券、囤券,使得另外不少人“一券难求”;另一方面,也是薅了地方财政的羊毛,被“套现”的消费券完全没有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金融化票据,于实体经济甚少助益。

只有分配公平、使用到位,消费券才能起到预期作用。需要厘清的是,各地之所以发放消费券而不是直接发现金,就是为了鼓励市民重新回归线下消费场景,重新敢消费、愿消费。此外,此举也旨在以激活“商品或服务”购买,来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活力复苏……套取“消费券”,因其没有发生真实的交易行为,也就不会对相关商品或服务构成消耗,无法激活市场经济的生态微循环。

为什么消费券会被不法分子盯上?因为,消费券由地方政府发放,投放时快速、大量、小额。对参与套现的商家来说,制造“伪消费”相对容易,甚至就是坐等收钱的事情。随着监管力度提升,不法分子伸向消费券的手,也越来越隐蔽。有商家从线上转移到线下,只准到店扫码套现;有商家用现金来支付返还的利益,增加平台追踪难度;有商家还“开发了”暗语,用“卷”代表“券”……

可见,不提高违法成本,便难以杜绝消费券套现的乱象,谨防“羊毛党”祸害消费券需要多方位给力。一则,从技术上加以防范。比如,消费券实际发放过程中有的人是“手慢无”甚至一张也抢不到,而有的人用漏洞哄抢多张进行套现,显然费券的设计机制亟待改进。专家就建议,各地可利用区块链技术发行消费券,充分借用其难以篡改的技术特点,实时追踪每一张消费券的使用情况,保证券尽其用,就值得尝试。

二则,需要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据此前媒体报道,郑州发布了《关于规范使用消费券有关事项的通告》,明确将追究消费券套现者的相关法律责任;浙江绍兴,两名个体户因违规套现而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可以说,这些举措均值得借鉴。唯有加大不法行为人的违法成本,才能更好地净化市场环境,提升消费者消费舒适指数。

三则,商家须增强依法诚信意识。诚如前述,“羊毛党”与商家串通套取补贴,财政资金成了“唐僧肉”。商家这样的行为不仅有违商业道德,而且无异于在助纣为虐。于商家,须增强依法守信意识,强化自律,这不仅是道义所在,更是为了维护好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也唯有如此,才能遏制消费券乱象发生。

另外,应当加强对申领消费券的人员、实施消费券抵扣的商家的信用监管,使钻空子“薅羊毛”乃至违法犯罪的人付出相应的信用成本。要让消费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惠利各方,离不开各方“共治”。尤其是,对于网民而言,对于贩卖消费券的行为不仅不要参与,且应及时举报,以使其得到精准打击。当消费券的实际作用被最大化地发挥出来,不法分子便无容身之地,消费回暖、经济复苏的脚步便会加快。

2020-07-17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8283.htm 1 消费券被“薅羊毛” 既要检讨技术更要加强监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