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信之镜

疫情或成为德国人隐私保护的一个转折点

□ 青 木

是“生命高于隐私”,还是“隐私神圣不可侵犯”?这是个问题,特别是对欧美国家民众来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场争论也在欧美国家持续——应对隐私保护的新困境:有些国家的民众看上去有所“让步”,有些则在坚守。当“抗疫优等生”德国推出的“新冠警报App”下载量达到1500万人次时,德媒认为“疫情成为德国人隐私保护的一个转折点”。

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7月6日发布数据称,自6月16日发布以来,德国“新冠警报App”下载量已达1500万人次。德新社在报道该消息时感叹:“这是出人意料的结果!”德国卫生部长认为,“德国新冠警报App比欧盟其他国家的类似应用都要更普及”。据德媒报道,该应用第一天下载量就达到了650万人次。这款App在苹果商店的评分达到4.7分,许多德国用户认为“很有创意,又方便又实用”。该App可通过蓝牙功能,定位两米内的其他用户,通过交换代码的方式,匿名记录14天内的“密切接触者”。如果有用户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可自愿将该结果输入App系统,其他“密切接触者”将收到系统警告信息和措施建议。

这款App由德国电信公司、软件企业SAP等制作。德国联邦数据保护专员克尔贝表示,德国这款自愿下载的App相比其他国家类似的App更注重保护隐私,如注册时无须提供电子邮件或姓名,且全过程使用代码,无法回溯使用者身份等。不过,也有不少专家质疑这款App的效果。因为许多用户下载后,并没有真正用起来。据德国电视一台报道,只有300名感染者在App上注册。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认为,类似的App有六成民众使用并遵循其警示信息时,才能阻止疫情。

德国新闻电视台6月30日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2/3以上的德国人相信“疫情期间提供的个人数据可以被保护”。疫情期间,进入德国一些公共场所,如咖啡馆、餐厅、企业、健身房、政府机构等,有的也要求登记手机、证件号等。大多数人认为,这情有可原。德国内政部的数据显示,至今以“侵犯保护隐私”为由投诉的约有60人。

德国《焦点》周刊近日分析说,在疫情中,“生命高于隐私”是一条定律,从“新冠警报App”到“健康码系统”,再到远程医疗等,德国数字抗疫取得很大的成功,“新冠疫情成为德国人隐私保护的一个转折点。”《法兰克福评论报》在报道有关“后疫情时代的新数据保护”话题时表示:“对德国人来说,这是一场新变革,但必须为了个人和社会的卫生安全而妥协。而且,这可能只是个开始。”

德国民众在隐私保护方面显得有所宽容,但这不意味着个人信息可以随便被人泄露。在德国,图林根等州甚至规定,如果教师在给学生上网课时,泄露学生隐私,将被处以100欧元~1000欧元罚款。欧盟委员会也针对疫情中数据保护问题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指引”。柏林工程师马库斯表示:“官方需要获取民众详细的健康数据,用于疫情防控和研究的做法可以理解,这是拯救生命。关键是政府要有严格措施,不泄露这些数据。”

2020-07-17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8269.htm 1 疫情或成为德国人隐私保护的一个转折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