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透视

以科学精神维护绿色生态

□ 林忠平

地球演变过程中出现人类。人类智能的提升,使我们能够理解世界变化的过程。人口剧增、气候变化和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越来越严重。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在未来的20年~30年之中,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25%将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在1990年~2020年,因砍伐森林而损失的物种,可能要占世界物种总数的5%~25%,即每年将损失15,000个物种~50,000个物种,或每天损失40个物种~140个物种。物种受到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污染水排放和疾病的传播的现象趋于严重,不禁使人想起Rachel Carson早在1962写的专著:《寂静的春天》已经引用许多例子,讲述环境荷尔蒙的污染造成的动物和人的畸变。

地球上的生命是碳素生命,其中碳元素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力的由来。在有水的存在下,绿色生命通过光合作用去捕获太阳的光能,促进地球碳、氮、磷等多元素的循环。绿叶、花朵、果实的形成是地球有机成分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绿色植物释放出的氧气是人和动物的生存必不可缺的。地球资源的研发须要人类的智慧。但是所有这些物质循环的基础就是绿水青山。

所以保护绿色的自然生态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见到环卫人员在清除路边的小草,笔者多次劝他们不要拔掉路边的绿草。这些卑微的生命在艰辛的条件下把根部扎下土地的深处,去降解人类活动产生的污物,静悄悄地去捕获光能和释放氧气。笔者在北大的课题组讲解大力深入研究植物适应不良环境的功能;去探寻植物抵抗逆境的内在因素;去克隆植物抗旱、抗寒、抗盐碱的基因;去沙漠、盐碱滩,从稀有的抗逆性很强的野生物种中获得珍稀的基因资源。后来深入研究与这些抗逆植物伴生的微生物有很好抗逆功效,研究植物的内生菌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深入理解了任何生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保持物种的多样性,有了绿水青山就有了物种的多样性,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生物资源就有了保护的条件。

近期,我们为农服务方面在企业的合作下有两个目标:一是做农作物菌肥的研发,依据不同植物及其生长发育过程的需求,做出专用的菌肥。利用特色微生物去生产某类作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二是从引进的特色,作适当改良和选育。经过田间试验,而后由生产部门扩大繁育。如果发生品种的退化,我们也会探寻其衰退的原因,加以改进。

在上述过程的深入探索中,我们发现生物种群内部有着信息的沟通,在物种之间也会有信息的传递。物种间既有竞争的关系,也有互利互惠,乃至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使我们逐渐进入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生命运动包含种群内外的信息沟通,人和生物个体内部还有不同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基因的功能研究中,认识到基因内部有其功能的调控,不同基因之间也有精细的协调,于是深入到基因组学的研究……所以要有宏观的研究,也要有微观的洞察,了解了这些情节之后,逐渐形成了做事要有“多思”的情感。

老一辈告诉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今,我们是瓜和豆都要得到。今天种的一类植物,过些年必须更新轮换。青山绿水之间也会是多变的、多态化的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多态性的。以前有这样的理念,上帝是造物主。天变,人也要跟着变。如今,我们要理解天体和地球之间的变化,科学地了解多样化的自然变化的规律。种庄稼不仅是卖苦力,除了理解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之外,还要有品种更新、基因改良等科学的路子要一步一步朝前走。只有不畏艰辛的人才会攀上科学的高峰,因为人类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和提升的。

我们工作的目标不仅是在于发表一些论文,更多的精力是同一些企业沟通与合作。许多研究项目是研究生们在努力进行的,此外还得想到如何把其中的科学内含传承给更年轻的一代。因为我们的期望是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乐意去做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给的任务,做青少年科技辅导,希望青少年们有更多的才华走向美好的明天。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2020-06-18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7311.htm 1 以科学精神维护绿色生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