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孙自法报道近日,科技部、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科技部日前通过官网对《实施意见》进行政策解读称,“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多的高校普遍建立技术转移机构,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各项政策措施,提升转移转化服务能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大幅提升,力争实现“全覆盖”。
同时,考虑到各高校的不同情况和成果转化的不同形式与特点,《实施意见》提出设立内设机构、与地方联合设立专业化机构、全资设立公司等3种主要的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也鼓励各高校结合实际探索新的建设方式和运作机制。
在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上,最新公布的政策解读还提出,要在高校培育建设一批示范性、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促进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水平整体提升。目前已认定的453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中,依托高校建立的机构有134家,教育部也于去年首批认定47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相关政策解读强调,技术转移机构要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人员队伍,其中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比例不低于70%,科技部、教育部将通过专业课程培训、社会化培养等多种方式,为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培育技术转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