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野

传统中医药焕发青春正当时

□ 王林强

“促进中西医协调发展,把中医药文化纳入国民教育系统。”“中医药振兴发展离不开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建议将中医药深度融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最大程度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就“更好发挥传统中医药作用”话题提出许多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谈及参加今年全国两会体会时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工作时,对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完善诊疗方法、坚持中西医结合给予了充分肯定;部署今年工作时,强调‘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强调了中医药在民生中的重要地位,为我们中医药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个中医药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近年来,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坚持以人为本、中西医并重、辩证统一中医特色优势和现代科学技术,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疑难病、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这次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成为一大特色和亮点,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深度介入、全程参与救治患者,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立下不朽功绩,再一次让世界对中国传统中医药刮目相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表示:“中医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整体关联、动态平衡、顺应自然、中和为用、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等理念为内核,从整体生命观出发构建起一整套有关摄生、持生、达生、养生、强生、尊生、贵生等等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用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

毋庸置疑,传承和弘扬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不但可以为振兴中医中药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牢固树立文化自信。

中医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中医、中药、针灸按摩等,皆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医药走向世界,在古代丝绸之路就留下了通道和记载,自隋唐以来,中医传到朝鲜、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地区。如今,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医药在医药卫生和人类健康促进中的独特优势。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这为我国发展中医药擘画出思路和方向,并进一步鼓舞了中医药行业及从业者的信心和干劲。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0条意见,牢固确立了中医药显著地位和“一盘棋”发展规划,在中国医药发展史点亮一盏新灯塔。

作为中医药行业来言,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动《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落地见效,走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发展路子,正当其时;作为中医药从业者来言,这是一个“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的战略机遇期,只要秉持医者仁心、勤奋实干、创新有为,必然能够迎来一个事业发展的春天;作为人民群众而言,中医药发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福利,这体现了党中央心系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为了人民的价值观念,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生动诠释。

焕发青春,创造传奇。我们相信,新时代的中医药,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必将为守护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推动“健康中国”实践,带来无限可能和希望。

2020-06-05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6924.htm 1 传统中医药焕发青春正当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