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林强
“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这既是国家声音,也是许多企业家的责任与追求。
当前,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时代精神的内涵,我国不断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家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这在社会各界产生良好反响和深远影响。
激活企业的创新动力,一方面依赖于企业家敢于担当、善于变革、积极作为、创造佳绩。或许在一些企业家的印象中,改革和创新是大事、轰轰烈烈的事、具有转折意义的事,存在畏难情绪。的确,创新往往是因问题而生,为更好的发展需求而立,目的是突破藩篱、克服碍障、解除难题,从来都不能等闲视之。我们不能因创新的艰难而畏首畏尾、固步自封,不能因改革过程中的阵痛而逃避和退缩,在追求美好未来中,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事实上,很多企业家在创新发展中把握住了人生机遇,改变了自己人生和命运。山东铁桑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义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纵览张金义的经历不难看到,他的成功,首先来自一份勇于进取的事业心——这既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胸怀与抱负,又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责任与豪情,还是“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与坚韧。他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时间见证了他的信念、智慧和汗水,也铭刻着一个人所独有的成功标记和诗篇。
其次,张金义的成功来自一份从不低头、从不叫苦、敢于超越的逆商。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创业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1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2.5年,企业家的种种艰辛可想而知。张金义在企业的创新发展中,也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不可避免经历市场大潮的各种惊涛骇浪。然而他能够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胜不骄、败不馁,做自己、看天下,以超乎寻常的定力和气度,完成了自己和企业的美丽蜕变,展现出难能可贵的抗压能力。而这,也正是很多企业家成功的一大“法门”。
再次,张金义的成功来自一份把握形势的远见和能力。“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裹足不前、亦步亦趋注定难有出头之日,必须不断改革挖潜、不懈创新超越。张金义深谙其中道理,他对产业形势认识清晰,判断准确,把握住了其中蕴藏的重大机遇。
张金义的成功,还在于国家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企业的创新发展,让改革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这为许多企业提供了后盾和支撑。
从营造创新环境看,当前政府层面鼓励原始创新,并提出“审批事项应减尽减,确需审批的要简化流程和环节”等,这对优化创新生态、营商环境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和方向。
那么,如何更好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呢?笔者看来,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让协同高效体系保障创新。创新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可避免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而制度法规的建立是最大的保障。制度法规未能完全涵盖到的地方,要么进一步补充修订,要么把相关主旨精神落到实处。不能让过时的规定成为创新的“绊马索”,不能让不完善的体系影响企业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这就需要行政机关做到倾听企业呼声,尊重企业发展规律,围绕企业需求改进保障举措,真正让企业在创新中“唱主角”“挑大梁”,无后顾之忧。
大力优化创新生态。为鼓励企业创新,我国围绕“放管服”改革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比如,实施市场准入负责清单管理制度,打破各种形式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对负有监督和审批职能的行政机关来说,要多给企业进入市场主体的自主权和准入机会。同时,从“重事前审批”转变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对企业动态的、全流程的风险监测与管理,使企业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
为创新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时代潮流中,“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一门式一网式服务”等改革创新举措振奋人心,谁牵头、谁负责、负责到什么程度,都有越来越清晰的说法和标准。“放管服”是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作为行政机关自身也尤需担当精神。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郁氛围,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牟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监管者带着感情和责任多想事、多跑事,企业就能少费事、多省事,进而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创新中。
就企业本身而言,只有将创新产品投放市场,产生经济效益,才能够保障产品的持续创新,实现良性循环,从而让一个企业生存发展下去。
我们可以看到,面对等不起的市场和耗不起的企业,尤需建立协同、高效、开放、有活力的营商环境,而让企业家放手干事业、精心谋发展。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当创新成为民族的一种优秀禀赋,成为独具内涵的企业家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改革这“关键一招”,必然能够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此,我们寄希望张金义带领公司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激情与自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于技术和产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同时,树好形象,精心服务,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感、获得感,履行好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