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关注

生态立乡 项目强乡 产业富民 绿色崛起

河北承德市隆化县茅荆坝乡走出一条以旅游、生态农业、林果、家庭手工业、光伏等产业扶贫驱动区域发展的脱贫转型之路

茅荆坝原始森林谷

2019年12月14日,时任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来到隆化县茅荆坝乡团瓢村调研。

隆化枫水湾(国际)森林温泉城中的浴场

河北承德市隆化县茅荆坝乡光伏产业基地

□ 王景全

这里有茅荆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森林茂盛,温泉遍布,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森林覆盖率87%,被专家誉为:京畿绿色之肺、塞外绿洲氧吧、温泉度假胜地。这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曾是清代皇家猎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代著名 “陷泉大战”的古战场,是蒙古喀喇沁王进京朝圣的必经之路,浴佛泉、敖包山、将军石、黑熊谷等美丽传说代代流传。

这里是河北承德市隆化县茅荆坝乡。近年来,茅荆坝乡通过打造旅游产业、生态农业、林果产业、家庭手工业、光伏产业等五大产业,走出一条以产业扶贫驱动区域发展的脱贫转型之路。

以旅游资源为契机

奠定脱贫发展基础

茅荆坝乡位于隆化县东北部,总面积305平方公里,距县城60公里,距承德市70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106个居民组,95个自然村,总人口10,654人,东部与内蒙古赤峰接壤,距北京240公里,距赤峰110公里,距承德避暑山庄60公里,是森林与草原的精品过渡带。这里有海拔1859.2米的国家级2A级景区——茅荆坝原始森林谷,又有集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商务会议于一体的5A级温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枫水湾森林温泉城。这里优质的资源为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进茅荆坝,游客看到的是森林之美,享受的是温泉之乐,体验的是放松休闲之旅,同时还能感受到满族乡土文化。”茅荆坝乡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基于明显的旅游资源优势,该乡紧紧围绕“生态立乡、项目强乡、产业富民、绿色崛起”的工作思路,全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聚焦资源,核心发展旅游产业。茅荆坝村热地面积为200亩左右,温泉水温最高可达97℃,为该地独有的自然资源。茅荆坝森林公园是承德母亲河——武烈河的源头地及滦河的水源地,是首都北京的绿色屏障,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代称为枭岭。清朝,这里是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康熙、乾隆等皇帝都曾在这里围猎、秋狝。境内现有敖包山、坝梁十八盘、黑熊谷、旗杆沟漂流和温泉休闲养生功能区五个不同特色风格景区。同时又推出了生态农户游、乡土文化农家游、高科技生态观光采摘园等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食、住、游、行、娱、购”休闲旅游服务体系。

“经认真研究,科学论证,茅荆坝乡聚焦资源,集中开展旅游脱贫攻坚。”茅荆坝乡政府有关负责人称,茅荆坝乡紧紧围绕“253”工作思路,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突出抓好旅发大会、脱贫攻坚两件大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生态农业、林果产业、家庭手工业、光伏产业”五大产业,全力打造生态扶贫示范乡镇、全域旅游样板乡镇、乡村振兴先行乡镇。

抢抓机遇,壮大生态休闲旅游。茅荆坝乡党委、乡政府,紧紧围绕“高举发展旗帜,抢抓发展机遇,以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契机,壮大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全力打造承德休闲养生功能区”的工作思路,重点实施“11112”工程,即“一园一城一带一线两村”。以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全力实施“百村千户万床”工程,培育一批有品位的旅游新村;以枫水湾森林温泉城为龙头,在交通便利与温泉城毗邻地方建成温泉新村,打造乡村旅游接待示范区,形成高、中、低档休闲旅游体系;逐步开发沟域经济带,以东川梨树营、老局子、新局子、千松甸四个村为开放重点,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生态资源优势,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宜园则园,在产业上实现差异发展,形成特色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建设环旅游景区的旅游公路,整合旅游景点和资源,形成七家过河口—梨树营旗杆沟漂流—千松甸黑熊谷—内蒙古黑里河景区—赤峰王爷府—国家森林公园—枫水湾森林温泉城旅游环线;打造天义沟和千松甸两个农家游示范村,加大对农户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卫生条件好,诚信度高的农户开展农家游,使其成为家家有特色、户户成亮点,促农民曾收的新型产业。

借势发力,打造大旅游圈经济。茅荆坝乡重点打造“一核辐射、三区带动、三带推进的”休闲旅游发展主轴,以国家森林公园和御景湾国际温泉城为核心,以休闲、养生、观光、度假等旅游方式为主,整合绿色生态旅游、温泉养生度假、登山健身疗养等多种功能的养生度假胜地;以兴隆营村、团瓢村、坝底村为三区,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坚持突出特色,与休闲养生核心功能区实现错位发展,扩大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以承赤高速公路、承围高速公路、宁石线为依托,精心打造大旅游“走廊”,建立旅游交通体系,使之成为改善景区面貌、开发旅游资源、推进旅游经济的重要举措,加快了茅荆坝生态休闲旅游,融入北京“首都特色”游和承德 “清代历史文化”游的大旅游圈。同时,顺利启动承德兴业明珠国际温泉休闲养生产业园、承德正海温泉旅游开发的凤凰谷森林温泉、热河山谷温泉度假村、隆化亿福农业生态园、隆化腾达房地产开发的花仙谷温泉、“鸿泰御园”综合开发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项目。

茅荆坝乡积极开展创建旅游扶贫示范乡镇工作。2019年以来共流转公路及河道两侧土地346亩,打造了武烈河上游滨河景观带和253省道沿线山体生态治理景观带,全年接待游客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0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3%和39%。

以产业结构优化为方向

迈出脱贫发展步伐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延伸扶贫产业链,就是产业扶贫健康发展、保障稳定脱贫、做到持久致富的“法”。更为重要的是,对贫困群众而言,有了稳固的产业链,即便收益一时受影响,来年仍有盼头,产业扶贫才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真正得民心、走得远。茅荆坝乡在旅游扶贫的同时,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把扶贫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和抓手,做到工作落实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全乡顺利实现脱贫出列,在迎接河北省第三方评估和市脱贫成效考核中均顺利通过,得到省市领导高度认可。

坚持精准发力,夯实工作基础。截至2019年年初,茅荆坝乡有贫困村2个,贫困户773户2244人,贫困发生率为3.97%。2019年实现153户405贫困人口脱贫退出,2个贫困村整村出列,剩余贫困人口8户2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2%。在具体工作中,以“查一漏、纠两错、降四率、提一度”为目标,扎实开展“分类管理、挂图推进、精准施策”专项行动,对全乡所有农户进行了全覆盖、无死角的“回头看”工作,查漏补缺,确保应进必进、应出必出、动态管理。

茅荆坝乡团瓢村创新“三五”模式壮大集体经济。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委相关部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茅荆坝乡借助河北省委组织部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势政策,以团瓢村为试点,坚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探索了“三五”发展模式,最终达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提高了群众获得感、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奠定乡村振兴基础“五个”成效,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奠定基础。

茅荆坝乡田家营村创新实施“两村建设工程”,以建设“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村”为目标,创新实施“六化同步”脱贫模式,通过顶层设计系统化、产业覆盖精准化、利益联结多元化、基础设施项目化、党建引领品牌化、帮扶责任实效化,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新路,加快了全省脱贫攻坚示范村、全省美丽乡村样板村建设步伐。

着力产业扶贫,确保脱贫质量。在产业增收方面,按照“精准到户、累计到数”要求,大力发展“五项产业”,其中:肉牛产业带动贫困户212户、设施农业带动贫困户324户、林果产业带动贫困户532户、家庭手工业带动贫困户60人、光伏产业带动贫困户238户。同时,金融扶贫累计借款154户3855万元,共带动393户贫困户。在就业增收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设置扶贫公益岗位231个,其中,护林员146人、扶贫专岗20人、保洁员41人、护河员24人。2019年通过东西部协作劳务输出就业4人,组织各类培训7次,实现550余人受益。实现所有贫困人口产业就业全覆盖,两项以上产业覆盖达到85%。

推进多方联动,汇聚脱贫合力。在住房保障方面,2019年159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并实施老旧房屋修缮300户;全乡易地扶贫搬迁3户,已全部搬迁入住。在医疗保障方面,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累计惠及贫困患者达334人次,报销金额258.71万元。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全乡慢性病患者481人,全部实现签约管理。在教育保障方面,严格落实 “两免一补”“三免一助”、雨露计划、泛海计划等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共为33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发放教育扶贫资金42.26万元。在社会兜底方面,2019年新增农村低保五保49人。截至目前,茅荆坝乡共有732人享受低保五保政策,做到了“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建立防贫机制,巩固脱贫成果。截至2019年底,茅荆坝乡剩余贫困人口8户21人,脱贫人口765户2223人。下一步继续坚持脱贫攻坚和脱贫巩固“两手抓”,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产业务工、开发公益岗、社会兜底等形式增加收入,完成脱贫任务并巩固脱贫成果。对2019年纳入的边缘户37户97人和脱贫监测户17户51人,结合致贫原因帮助制定相应帮扶举措,有效增加收入,并在扶智与扶志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防止跌入贫困人口行列。

党建引领,助力脱贫发展。一是抓责任,促落实。按照“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要求,投入152.3万元,分别新建和修缮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处,投入6.57万元,建成所有行政村标准化农村综合服务站,极大提高了服务群众质量。同时,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上率下带动班子成员到各村调研,有效推动落实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97件,被列为主题教育7个乡镇示范点之一。二是抓引领,促发展。坚持以党建引领方向、凝聚共识,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党旗红”有效实施路径。三是抓创新,促提升。茅荆坝乡以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为目标,把团瓢村作为试点,探索创新了集体经济“三五”发展模式,当年村集体增收10万元,既保证了村级资金安全,又实现了资产增值。

以核心发展力构建为驱动 走出脱贫转型之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茅荆坝乡既是老的,也是新的。老是老在文化、历史;同时也是新的,新的起点、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新的发展。”茅荆坝乡政府有关负责人坦言,与周边乡镇相比,在短时间内的脱贫转型导致的核心发展力不足,成为了脱贫转型最大的制约。为改变这一困境,茅荆坝乡从2019年开始,以绿色生态为准则,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不断厚植发展优势,走出脱贫转型之路。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茅荆坝乡将大气污染治理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坚持预防为主、兼重治理路线。全面推进洁净型煤推广工作,购置洁净型煤1852.3吨,在隆化县率先完成型煤配送任务,做到辖区内型煤取暖全覆盖。同时,发放洁净型煤明白纸、安全使用告知书等6000余份,安装报警器1500余台,实现辖区内无一例因型煤使用造成的安全事故。

在提升水环境质量方面,茅荆坝乡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管理体系,定期开展日常巡查,清理河道 6.7 公里,完成污水管网铺设6.6公里,依托山水林田湖治理、小流域治理等生态工程,实施绿化造林补植2.5万亩,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同时,全面实行禁牧舍饲,加强环保宣传,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水源环境不断改善。

在强化护林防火方面,2019年以来,茅荆坝乡建立乡域群防、区域分片联防和火情信息传递网络机制,全年投入40万元,用于护林防火宣传、完善各村扑防设备,新聘、续聘用护林员150人。突出抓好春冬两季“五清”工作、加大野外违法用火查处惩治力度,实现乡域内秸秆零焚烧、全年无重大火灾火情发生。

“茅荆坝乡能走出自己的脱贫转型之路,关键在于省、市、县各级政府近年来对产业扶贫的大力扶持。”茅荆坝乡政府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要最终实现持续发展,稳步实现脱贫,同样还必须有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政府引导、产业主导的方式,拉动主要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的聚集发展,形成合力,促进茅荆坝乡实现脱贫发展。

聚焦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党建引领。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为重点,实施“领头羊”工程,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坚持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履职能力和廉洁自律意识。

聚焦生态优势,全力提升发展水平。以引好项目、管好项目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打造茅荆坝乡V型产业示范带,提升旅游服务业发展品质,加快小城镇规划编制实施,实现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聚焦乡村振兴,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群众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选树劳动致富、爱岗敬业、孝老爱亲、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聚焦完善机制 ,增强基层自治能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委员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乡村自治组织作用,推进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不断增强乡村自治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确保各项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机制,就有了可持续致富的“金钥匙”。如今,茅荆坝乡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产业优化扶贫为发展方向,以核心发展力的构建为驱动力,相信脱贫致富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开阔,定将成为隆化县一张靓丽的名片。

(本版照片由茅荆坝乡组宣办提供)

2020-05-28 河北承德市隆化县茅荆坝乡走出一条以旅游、生态农业、林果、家庭手工业、光伏等产业扶贫驱动区域发展的脱贫转型之路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6709.htm 1 生态立乡 项目强乡 产业富民 绿色崛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