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技术创新带来低碳纺织

浙江华欣控股集团从源头控制污染,将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定性控制,实现化纤纺织品染色废水“零”排放

注册商标

超黑涤纶丝

环保彩色涤纶绣花线

环保彩色特种纤维1

环保彩色特种纤维2

再生聚酯切片

环保低碳纺织品从蓝纺纤维开始

□ 林 琳

15年来,全国纺织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浙江华欣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华欣集团”)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在董事长曹欣羊带领下,通过“新工艺、新技术”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从源头控制污染,创造了“华欣发展模式”,改变了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生产方式。

从源头控制污染

开启纺织行业新纪元

从2003年投产以来,华欣集团累计生产500多万吨产品,相当于为国家节电近500亿度,减少污水排放近10亿吨,节省化工染辅料超过50万吨。开发彩色绿色纤维系列产品5000种颜色,4600多个品种,荣获23项国家专利,制定10余项国家和省级行业标准,荣获中国纺织行业一、二、三等奖,为国家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主要做法是用原液着色技术替代后染色工艺技术,用彩色化纤替代后染色的本白化纤,减少一道后染色工艺,省去了染前处理、高温高压染色等高耗能高排放的工序,将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定性控制,实现了化纤纺织品染色废水的 “零”排放,对传统生产经营方式进行了革命性改变,推动了我国化纤纺织行业产业技术升级。

树立产业升级典范

得到专家学者高度认可

为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坚持推进工业污染源排放全面达标,打好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根本要求,华欣集团这种发展模式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

2018年10月12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聂卫国带队到华欣集团调研环保创新模式,对华欣集团在新材料、新工艺、节能减排及原料回收利用的贡献表示认可。

2018年12月1日~2日由中国市场杂志社主办的全国化纤纺织行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模式”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市召开,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资所、中国市场杂志社、生态环境部、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市场》国家扶贫战略研究院、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等专家和学者,以及新华网、中新网、中央电视台央视网、浙江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参会。专家和学者经过实地调研考察和认真讨论后一致认为,华欣集团实现了从传统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向低能耗、“零”排放转变的新模式,为纤维纺织行业找到了控制污染源、实现治理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模式是传统行业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升级典范。

2020年1月3日~4日,“华欣多色系彩纤与循环再生功能性纤维发布会暨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及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产品推广交流活动”举行,华欣集团重磅发布两大业界特色产品——“原液着色化学纤维”与“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引领纺织行业绿色革命。

推广华欣模式

引领纺织业绿色革命

据生态环境部统计,我国印染行业排放废水总量位于全国制造业排放总量的前5名,印染业的单位产品耗水量大约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每吨产品取水量达250吨以上,产生污水232.5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7%。

目前华欣集团这种技术还没在全国推广,按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和国家发改委公告,以产业链来计算彩色化纤替代传统本白化纤,每吨彩色化纤产品可为国家节电8300度、节水180吨、节省化工染辅料130公斤。

如果按全球有7000万吨化纤产能,我国有4000万吨产能计算,如推广使用华欣这种发展模式,我国可节水70亿吨,每年可节电3000亿度。

华欣集团等企业通过技术减排、技术创新和企业升级,用市场自然调节的方式,无须强制关停,就可将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化工厂、印染厂淘汰出局,符合我国相关部门大力倡导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本版配图由浙江华欣控股集团提供)

2020-05-28 浙江华欣控股集团从源头控制污染,将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定性控制,实现化纤纺织品染色废水“零”排放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6700.htm 1 技术创新带来低碳纺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