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两会报道

防止因疫返贫 保障脱贫攻坚顺利实现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志强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志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切实影响着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李志强指出,经济学界“贫困陷阱”理论表明,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发展会因为外部强烈的负冲击而存在路径依赖的现象,造成贫困恶性循环。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致贫返贫,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李志强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面脱贫带来新的挑战,农产品运输、农资供应、加工销售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冲击,农村即将脱贫人口的生产生活深受重创,对贫困人口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项目开工延迟,贫困户脱贫进度必然受到影响,实现全面小康是一场危机中的“攻坚战”。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产生的风险,防止发生不能脱贫、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等现象,切实保障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顺利实现,他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加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措施贯彻落实督导检查。加快研究出台关于加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措施贯彻落实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对疫情影响脱贫攻坚情况开展全面系统摸排调查,指导做好2020年下半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安排使用和项目管理。

二是拓展农业产业链,增强贫困农户抗风险能力。积极开展“互联网+商户+农户+客户”电商扶贫,推荐扶贫商品入驻银行电商平台扶贫项目。政府带头推动“公益助农”,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贫困农户纳入农业产业链,允许享受现行小微企业相关贷款税收减免政策。对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在非试点贫困地区尽快推广建立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机制,并实现全面覆盖。

三是挖掘贫困人口就业岗位,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拓展新产业新业态就业岗位,增加公益性岗位,运用大数据手段推动人岗精准匹配。有序并加速推进扶贫项目复工复产,大力开展一批新基建项目,实施就近灵活招工用工,优先选聘具有劳动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就业,齐心协力按期高质完工。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加快推进扶贫车间转产口罩、防护服,畅通出口渠道,带动贫困户就业。签订定点帮扶战略合作协议,利用“点对点”等方式,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到帮扶城市务工。

四是实施定向帮扶,确保边缘贫困人口收入不降。针对低收入人群、因疫致贫人群、因疫返贫人群,进行定向救助,继续下调社保缴费率5个百分点,其中养老下调2个百分点,医疗保险下调3个百分点;设立专项失业保险基金,实行专项低息无息贷款和生活品定向发放,并允许债务展期或减免;灵活使用已积累的失业保险基金,减小失业带来的福利损失。

五是及时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慈善帮扶实施教育救助。组织免费线上技能培训,对完成学时考核合格的贫困群体,发放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对贫困地区线上教育相关设施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支持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倡议社会各界积极捐助或一些企业允许低价购买学习设备,为贫困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

六是进一步加强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充分发挥精准扶贫驻村干部等基层和一线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临近贫困线的低收入人口做好监测工作,建立防止返贫致贫数据平台,及时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纳入帮扶范围,分类施策开展一对一帮扶,适时评估退出。

2020-05-27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志强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6653.htm 1 防止因疫返贫 保障脱贫攻坚顺利实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