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任阿龙 张 丽
过去一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咬紧牙关,保持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力以赴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包头市落地见效,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日前,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江涛。
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在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跑道上,包头行稳致远,成绩斐然。一年间,包头市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具体取得了哪些成绩?
赵江涛:一年来,我们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企地融合,深入实施“链长制”和“群长制”。
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取得新进展。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区20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入选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自治区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成功挂牌,工信部国家级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落地包头,科技部稀土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坦克、轮式装甲车等一批“包头制造”在国庆70周年庆祝大会上惊艳亮相,压水堆环形燃料组件等一批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新技术、新产品实现突破,填补国内空白。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超额完成年度化债任务,配合中央、自治区接管组妥善处置包商银行风险,有效排查化解各领域风险隐患;圆满完成自治区下达的1688名贫困人口减贫任务,固阳摘掉自治区贫困县“帽子”;实施重点环保治理工程125项,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300天,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全面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三红一绿一蓝”五条线的划定及立法工作,制定城镇开发边界管理条例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完善一批生态文明制度,统筹推进山北、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沿黄、市中心、乡村五大生态区域建设,建成一批生态文明教育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基地,东南西北生态环城、全域生态保护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突破,企业新开办时间压缩到3天内,包头航空口岸获准对外开放,110国道、沼南大道实现主线通车,南门外大街、西脑包大街等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新增物业达标住宅小区147个,全市所有嘎查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京包高铁开通运行,包银高铁开工建设,包满铁路三期基本完工,包西高铁启动前期工作。
记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长期工程,今后一个时期,包头市将有哪些举措?
赵江涛:一是把发展目标聚焦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突出问题导向,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二是把发展思路聚焦到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上。坚守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发挥自身优势,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精一产,打造自治区现代制造业中心。三是把发展动力聚焦到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上。深化“链长制”“群长制”,推动企地融合、校地融合、军民融合,充分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全面加强科技创新,整合科研院校和驻市企业等科技资源,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四是把发展方式聚焦到全面转型升级上。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优先发展稀土新材料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盘活城市优质资产,大力培育服务新业态和消费新热点,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和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在两会的审议现场,总书记倾听民意、详问细节,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内蒙古2500多万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实际,因应形势变化,拿出更加务实、更加管用的攻坚收官举措,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