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自斌 黄 跃
近年来,广东卫生健康系统探索将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与医院文化建设相融合,在全行业倡导开展“思想建党、文化建院”主题活动,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重点的党建新路子。
作为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县区医院分会主委单位,廉江市人民医院勇立县级医院改革的大潮头,以家国情怀为主题,深入挖掘红色基因,以“党建+文化”为模式,大力推进新时期医院党建工作,以建设卫生健康系统提出的“班子有作为、支部有方法、党建有品牌、单位有典型”的“四有”医院为目标,强化党建引领,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医共体建设,医疗服务水平迅速提升,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红色基因,助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地县域
廉江市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已有80多年历史。1934年,廉江县第一所卫生院——廉江县第一平民医院(廉江市人民医院前称)在廉江西街尾明万历年间建造的廻龙寺中诞生,医院凭借着总面积170平方米的破旧不堪的9间禅房、8名员工和2个听诊器、几件注射器,撑起了全县百姓的健康天地。
早在1926年4月,中共广东区委在这里建立了南路地区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廉江县党支部,从此,廉江市人民医院与为民健康的“初心”和共产党红色的“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抗日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医院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公益为先、病人至上、员工为本”的办院宗旨,坚守患者满意、家属满意、员工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服务理念,踏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光荣传统,不忘医者为民健康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担负起守护廉江人民健康的使命,奋力拼搏、砥砺前行。
公立医院一直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建设成为新时期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工作。近年来,广东省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与医院文化建设完美融合。
当前,廉江市正在全面推进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要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建强组织、激发活力、服务群众的城市基层党建思路,抓好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区域组织协同性,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县区医院分会主委,廉江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柳明认为,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筑牢信念之基,补充精神之钙,让医院广大干部党员和职工能够做到干事创业有担当,担负起新时期医院改革和建设的重任。同时,加强党的建设,党务与业务高度融合,党建文化与医院文化融合促进,对实现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高质量提升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推进新时期医院改革的需要。廉江市人民医院作为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县区医院分会主委单位,通过建立交流平台,把党建融入学术,以党建引领学术活动,加大同行业交流力度,互鉴互通,共享改革创新发展成果。
“公立医院承担着党和政府为人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公平享有、维护健康的重要责任。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就是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杨柳明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是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建和业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确保党的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在基层落地不走样,确保医院的公益性不偏向,确保全体员工听党指挥不走偏路。”
廉江市人民医院的党建工作坚持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一项工程”、建设“四个场所”进行探索。“一条主线”是指强化思想引领,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以建设“班子有作为、支部有方法、党建有品牌、单位有典型”的“四有”医院为目标。“一项工程”是指实施“堡垒工程”,把支部建在科室上,设置28个党支部,推行“堡长”责任制,由党员身份的科室负责人担任支部书记,结合科室实际制定支部工作法,把党建工作融入科室日常工作。
通过提高医院党建质量,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院治理体系,医院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2018年,医院跻身全国县级医院第28位,在广东省县级医院中连续10年保持排名前3位,入选广东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同时也荣获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广东省卫生健康系统“四有”工程首批22家试点单位、广东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广东省县域(区)优秀医院管理团队奖和湛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南方党建智库基层党建研究基地等荣誉。
党医融合,打造医疗服务发展新引擎
医院28个党支部推行支部工作法,通过“支部补钙练内功、科间互联补短板、多方引智强筋骨、党建输出秀本色”四个路径,进一步强化党医融合,提高党建质量,以党建工作引领业务工作。
通过这四个路径,医院的“大堡垒”套着各个科室的“小堡垒”,医院党委就是一个“大堡垒”,医院的党委委员都是这个“大堡垒”中的重要一员,同时作为科室这一级支部堡垒的重要成员挂点支部工作,通过党委的“大堡垒”工程,推动全院28个科室支部的“小堡垒”,形成一个无坚不摧的统一的“战斗堡垒”,为医院院科两级管理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党医融合初见成效,有力推动了医院高质量发展。
例如,泌尿外科根据工作实际,总结了“三结合”“二加强”支部工作法。“三结合”是党建工作分别和行风建设、学科建设、临床优质服务相结合,“二加强”是加强医疗质量及安全的常态化管理和党支部的规范化管理。在新的支部工作法引领下,泌尿外科实力迅速提升。泌尿外科党支部书记唐云峰说:“以前泌尿外科多是开放手术,现在几乎全部可以开展微创手术。肾结石不用开刀,肿瘤病人也可以实现小切口。”
内分泌老年科主任宋文明担任内分泌消化肾内党支部的书记,14个党员来自多个科室,在开会讨论党支部建设的同时还可以研讨病例,对党建和业务学习都有非常大的提升。
作为联合党支部的书记,宋文明也参与指导其他科室的建设。在党支部支持下,消化内科邀请国内顶级专家授课,使该科掌握经直肠胆囊取石术、经肠镜阑尾造影术。“我表妹以前做阑尾炎手术,腹部留了疤痕,家里人还担心影响婚嫁。现在女孩子再做这类手术,腹部完全不留疤,就可以避免这些担忧了。”
在本科室,宋文明积极开展特色党建活动。“健康中国行动提出糖尿病防治要列入专项行动,粤西经济欠发达,群众知晓率不高,有效治疗率低,糖尿病控制不理想。针对这些,经党支部讨论决定进行免费筛查。”宋文明介绍说,筛查发现了40人存在异常,医院及时为他们提供了治疗。
“医者的初心就是为病人解除痛苦,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为他们提供什么。”杨柳明说,通过“堡垒工程”,医院不断做强做大专科,形成品牌。2018年,医院11个专科跻身全国县级医院专科竞争力前30位,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认证,脑卒中中心通过省级认证。
2019年9月2日,廉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在廉江市人民医院落成启用,下设6间网络医院、18个急救站,配备49辆救护车,辖区内院前急救人员达570人。
医院除了通过创三甲全面提高学科能力建设,还积极与各大医院建立帮扶或专科联盟,先后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著名医院建立帮扶和合作,医院的诊疗能力和辐射能力明显提高,许多重症患者不需要再到广州等大城市求医。例如,肿瘤放疗支部积极响应医院党委党医融合的工作部署,首先经科室讨论制定出支部工作方法,将科室业务发展与支部工作活动相融合,定期组织全院MDT讨论、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学术活动等,共同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服务,共同提高科与科之间的业务发展。乳腺外科加强与省级三甲医院的合作,省内著名专科专家定期到医院,带来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和治疗理念,让广大患者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名医的诊疗。
医共体是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为群众健康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医院积极推动医共体助力分级诊疗服务,进一步推动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解决。早在2015年10月,廉江市全面实施县镇一体化医疗改革工作时,廉江市人民医院就率先对14个乡镇医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1+17”模式,通过“下乡义诊”“村医培训”“基层帮扶”等举措,进行一体化统一管理。
廉江市人民医院在医共体建设中强化党建引领,在乡镇医院成立临时党支部,协助基层医院抓党建、筑堡垒,同时开展协助当地医生查房、坐门诊开展病例讨论、技能培训等传帮带活动,使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服务效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
截至2020年3月,医院共下沉基层常驻专家1343人次,下沉总天数38,042天,总诊疗67,559人次,收治住院病人7548例,开展各类手术4693台,其中髋关节置换术、子宫全切术等17项技术填补基层医院空白。
廉江市人民医院作为广东省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单位、廉江市紧密型医共体牵头总医院,带动廉江市镇社区25家医疗机构抱团发展,实行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六个统一”管理的一体化模式,深化改革,落实分级诊疗,为区域内群众提供有效便捷实惠的健康服务。
医院还精心将公共休闲场所改建成为党建主题教育阵地,以古代十大名医、党史光辉、共产党精神图谱、陈荣雕像等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为元素,建设百姓广场、初心亭、院史党史馆、和谐林“四个场所”为党建阵地。员工每每参与专题学习,或者路过这些场地都会受到思想触动和精神升华。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医院举办了十个“一”系列活动迎接国庆,如《歌唱祖国》大合唱拍摄、全院员工大合照、“不忘初心·医路领航”党建与现代医院管理暨中医药康复学术论坛、院史馆开馆、“为生命站岗”舞台情景剧晚会等“十个一件事”,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家国情怀。
医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崇尚古代名医之美德,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和时代精神,取得了看得见、听得到、悟得着、记得住、用得上、传得开的效果,凝聚起强大的、磅礴的力量,不断提高医院党建质量,通过党医融合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医共体建设,医疗服务水平迅速提升,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除了医院内热火朝天的党建氛围,廉医人还发挥“堡垒工程”的攻坚克难作用,将红色藤蔓延伸到了精准扶贫工作中。
廉江市人民医院扶贫驻村工作队在挂点帮扶的石岭镇塘雷村委成立临时党支部,院党委副书记李仁强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医院扶贫工作组在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和领导下成立若干小组,把一些党员组织起来,按照扶贫任务,精准划分、精心谋划、精准发力,通过“党建+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模式,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进行健康扶贫,并建立起油茶种植基地、鱼塘、养鸡场、豪猪养殖场等开展产业扶贫,为贫困村“造血扶贫”,以实现永久脱贫,打赢扶贫攻坚战。
没有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医院建立起“两队两员一基金”健康扶贫模式。成立党员先锋服务队、党员医生服务队,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五个贫困户,为贫困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健康状况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诊疗救治。为每个村委配备一名党员专家随访员和党员健康监测员,随访员根据医院医嘱对所负责对接帮扶村委的病人进行后续康复指导和服务,健康监测员每月对所在村委的贫困户病情进行动态监测,填好健康档案卡,帮助贫困户提供住院和大病报销政策咨询等服务。凡是廉江市人民医院对口帮扶贫困户患者到该院住院就医产生的费用,除医保报销部分外,自费部分全部由该院减免。据统计,2016年~2019年,该院驻点扶贫的塘雷、合江、虎桥三个村委贫困户住院人数共43人74人次,为他们减免自费部分医疗费用达32.66万元,为扶贫村贫困人口撑起了一把健康“保护伞”。
贫困户李德双因车祸致小腿骨折,因家庭经济困难没有得到有效医治,无法下地干活,导致因病致贫。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将他接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康复出院后生活可以自理,儿子也可以放心外出打工。五保户李成宝因患心脏疾病,无法正常生活,医院为他进行治疗,康复出院后恢复正常生活。
医院组织党员职工每人每月捐款40元,又从业务收入中提取2%成立了扶贫济困基金,2020年可达650万元,充分保障项目扶贫的资金支撑。经过4年的精准扶贫,截至2019年12月30日,该院驻点扶贫的塘雷、合江、虎桥三个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脱贫100户172人,脱贫率达98%。
能打硬仗,筑牢疫情防控中的战斗堡垒
疫情发生后,廉江市人民医院作为湛江市疫情防控的定点医院,肩负着守护廉江市180多万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责,医院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临床各支部召开紧急会议,用信念立下誓言,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月26日,廉江市人民医院迅速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动员全院干部员工行动起来,成立感染内科临时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战前集合,服从安排……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敬佑生命,护航健康!”感染内科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和所在科室医务人员庄严宣誓,铮铮誓言铿锵有力。
春节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而廉江市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主任黄平却没能和妻子、孩子一起团聚。黄平作为湛江、廉江两级抗疫专家组成员,从1月21日接诊第一例从武汉回廉发热可疑患者后,就全身心投入到抗疫一线,没有离开过医院。“这个春节,我和妻子、孩子分隔三地,我和妻子通过电话相互加油鼓劲,孩子也会打电话问候我。我和妻子为了一样的使命,虽分隔两地,却也是共同奋战疫情,我们是光荣的,也是幸福的!”黄平说,他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广西陆川县医疗部门工作。大年初一,黄平让爱人将孩子带回柳州,让娘家人照顾。孩子刚安顿好,黄平的爱人就马不停蹄地赶回陆川加入抗疫一线。黄平说:“疫情发生以来,我每天休息不到3个小时,始终坚守岗位,在救治中同时开展医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但我认为这样的辛苦是值得的,相信我们有能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感染内科护士李思娴说:“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必须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防护眼罩、N95口罩。一套防护服穿下来,身上就像缠了数层保鲜膜似的,活动不便,防护镜镜面凝起的水雾让人视线模糊,呼吸也不顺畅,耳根、脸颊、额头等被各种松紧带绑得生疼,稍一转头或者张口呼吸疼得就跟割肉似的。每次一穿上防护服就数小时不能脱下,也不敢喝水,生怕要上厕所,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也不敢浪费每一套防护服。每次交班脱下防护服后发现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休息的时候想睡又怕下一秒科室来电话,休息也不踏实……”即便如此,包括李思娴在内的护士们都纷纷表示:无悔自己的选择!
疫情发生后,杨柳明要求党员干部当好“主心骨”“领头雁”,靠前指挥,率先垂范,带领党员积极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去,踊跃报名参加援助武汉抗击疫情第一线。呼吸内科行政主任陈荟鹏冲锋在前,第一个用微信向杨柳明发出请战书。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呼吸科学科带头人,曾经担任两年的院感科科长,具有丰富的感控知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本人有自信、有能力担负起支援湖北的任务,我是个合适的人选。”
2月13日,陈荟鹏光荣地成为湛江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并担任副队长一职。每天7个小时的强化训练,重症病房里,切开气管,做气管镜,他身上总是被汗水浸透。每天完成演练脱下防护服后,总能看到他苍白的脸,衣服上结着一层汗水凝成的盐霜。脱下防护服后,陈荟鹏也没有放松自己,而是把自己总结的经验、注意事项和细节等和队员们分享,还就如何尽快克服环境差异、迅速融入防治最前沿组织队员们进行讨论。陈荟鹏认为,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大家分享的每一点内容都非常重要。
3月,疫情逐渐缓解,医疗队重返临床,积极组织复工复产,呼吸内科的医疗工作在极短时间内得到了恢复。
截至5月13日,该院发热门诊患者4300余例,感染内科收治隔离患者62例,其中确诊患者2例、疑似患者1例,开展咽病毒核酸检测24,227例,做到确诊患者“不漏一人”、医务人员“零感染”,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立足当代,回顾初心,有着红色血液的廉医人,将在新时代医疗改革和老百姓的期许下,继续砥砺前行、开拓创新,以实干担当的精神倾尽全力将医院建设成为“班子有作为、支部有方法、党建有品牌、单位有典型”的“四有”医院、北部湾区域有影响力的三甲医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为医院续写新时代的梦想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