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2020年1月17日~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中缅双方发表联合声明,要继续弘扬中缅传统“胞波”情谊,打造“中缅命运共同体”,推动中缅关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的成功到访,开启中缅关系新篇章。对于参与了接待工作的缅甸著名爱国华人侨领杨钏玉而言,更是倍感振奋。他不禁赋诗写道:
《亲人亲缘》
——感恩祝贺缅中建交70周年纪念(1950-2020)
大湄公河一家亲,山山莲心一方人。
阳光空气胞波情,同享江水万年缘。
共享经济新时代,共商共建新篇章。
人字经济新征程,“一带一路”手牵手。
人类命运共同体,胞波亲人享富裕。
字里行间洋溢着杨钏玉对大湄公河流域“命运共同体”、中缅胞波情谊的美好遐思。杨钏玉是生长在大湄公河流域的二代爱国华侨,多年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参与和推动中缅民间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在杨钏玉的精神世界里,有两个文化概念尤其重要:一是“大湄公河流域-命运共同体”,二是“华夏精神-中华人文文化”。
畅谈“中缅梦”
建立“缅中‘人字型’经济走廊”,共建“中缅命运共同体”。
大湄公河是一个大的概念,是一个天然的人文命运共同体。大湄公河全长有4909公里。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云南河流长2500多公里。境外大湄公河流经缅甸、泰国、寮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五国,河流长2300多公里。
在杨钏玉看来,大湄公河区域5个国家有近3亿的人力资源市场、消费市场;大湄公河区域5个国家土地有近两百万平方公里;大湄公河区域5个国家生产总值GDP超过8000亿美元的市场,中国应该整合大湄公河区域,将其开创发展成为“十(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大湄公河区域国家是世界上偏落后的地区国家,也是二战后尚未全面开放发展的区域国家。大湄公河区域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杨钏玉表示,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要善抓敢抓历史大机遇,借力发挥,善用、应用大湄公河区域人文历史、人文文化资源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区域区位资源优势、整合资源、共享资源、降低成本、优化生产力、增加产能、互惠互利、同建平台、共谋发展、合作共赢、共享共同富裕的人文理念。
让云南、青海、西藏、南亚、东南亚形成辐射中心,为大湄公河区域人民、朋友架起中国内需消费大市场、技术大市场、资本大市场。借势大力发展云南与大湄公河区域的经济人文社会,让大湄公河区域人民过上富裕快乐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大湄公河区域人民经济命运共同体。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杨钏玉表示,“因为我成长在大湄公河流域,从小就孕育了一种特殊的情怀,就是大湄公河流域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在这个区域里,人文文化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不应该分彼此,于是孕育了我最初关于这个区域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再后来,随着我的成长,我的视野从大湄公河流域拓展到了‘东盟’,然后拓展到了亚洲,于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回中国的时候,就常常向领导们报告我的思想心得,包括大湄公河命运共同体的想法、‘亚洲梦’的构思等。”
2016年是缅甸历史重要的一年,“全民盟”上台,缅甸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国务资政、全民盟主席昂山素季在大选后不久便访华。杨钏玉评价说:“这体现了缅甸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务实、睿智、实事求是,以缅甸人民国家利益为重、以中缅共赢关系为重的作风。”在昂山素季成功访问中国后,杨钏玉评价道:“昂山素季为缅甸人民赢得了中国14亿人民的友好情义,也为缅甸人民赢得了中国14亿的消费大市场。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给予昂山素季亲诚友好、崇高规格的盛情接待,为中国人民赢得了缅甸5000万人民的友好情义,让5000万缅甸人民关注认识中国的大市场。巩固促进了缅、中两国人民友好的感情,让缅、中两国人民共商、共建、共享市场经济发展的果实。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政府,将释放缅甸巨大的商机。”
“一带一路”是全世界人民的机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海外侨胞已超6000万人,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被认为是国际上最大的移民群体,且有逐年扩大趋势,其中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我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6000万海外侨胞是祖国在海外重要的血脉和纽带,是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推广者、传播者和建设者。
谈及“一带一路”,杨钏玉认为,“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习近平主席领导的中国人民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梦’、伟大中华民族复兴、丝路基金、亚投行,以及‘创新、谐调、绿色、开放、共商、共建、共享’等理念。又先后在中国举办了20国集团‘杭州峰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体现了中国政府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发展目标。”
“在此历史性的时刻,幸逢众多历史机遇。中华儿女们,让我们积极参与、抓住历史机遇,结合缅甸、中国的优势,整合资源、同建平台、共谋发展、共商共建、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同享健康、幸福、快乐、美好的生活家园国度。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缅甸梦、世界梦而共同努力奋斗!”杨钏玉说。
在杨钏玉看来,“一带一路”是历史性、里程碑式的人类大机遇。他认为,“一带一路”是“走出去、引进来”,让“近者悦,远者来”。大湄公河流域区块是中国“一带一路”“走出去、引进来”的一个重要节点。大湄公河流域自然资源富裕、自然环境优美、气候适宜人居。大湄公河区域有千年的人文历史文化文明、千年宗教文化文明、千年农耕经济文化文明资源。大湄公河区域有得天独厚的区域区位优势资源。大湄公河区域是一块人类天生自然的人文社会、经济“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机遇,是大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机遇,也是世界人民的发展机遇。
面对“一带一路”的历史性大机遇。杨钏玉在给有关领导人的信函中还建议:“‘一带一路’倡议既要有‘顶层思维、顶层设计’,占据战略制高点,制订政略策略,以保证持续发展。同时要有‘底线思维’,机变灵活、务实策略应变,并要抓住‘和、合、活’三个字。”和即和为贵、和气生财;合即合作共赢、合作是力量;活即活学活用。探索抓住大小机会,谋求开创世界人民的利益共同点。实事、实点、实干、干好,让全世界人民得到实惠、利益共享。
“中华文化”是海外华人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每谈到中国文化,杨钏玉总是充满感激之情。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之际,热情洋溢的杨钏玉不禁赋诗,赞颂伟大的中华文化精神:
《伟哉!——中华精神》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大庆
变天破地太阳红,温暖人文新思维。
笑谈寰宇男儿志,创建人间新天地。
千年灭族恶法废,华夏人文资源兴。
乘风破浪弄潮儿,英杰豪雄看今朝。
回忆往昔,杨钏玉表示,“作为生长在大湄公河流域、生活在缅甸的二代华人,我们深受大时代变革的冲击,动乱、战乱之害,但我们仍然感恩、感谢这片热土的人民,给予我们人权人道的生活权益、我们热爱这片热土,我们热爱这里的人文文化,我们愿为这片热土的经济、人文社会建设尽一份努力……我们感恩感谢五千年伟大的中华文化滋养,让我们有能力活得快乐美好!生为中华儿女,我们愿为祖国亲人服务,我们愿意积极向祖国看齐,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祖国牵线搭桥,与居住国的经济合作共赢,促进人文亲善友好,为伟大的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全民富裕、国家富强,努力尽我们的义务与责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即“四个自信”。杨钏玉十分激动,特别是“文化自信”,他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成为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仅存的古老文化大国,这与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基因和生命力是不可分割的。杨钏玉表示,“中华民族的民族优越感与其他民族是截然不同的。中华民族的民族优越感是一种超越种族和民族的大融合优越感,没有狭隘的优越感。比如,我们会以成吉思汗为荣,会以康熙大帝为荣,这种中华民族的文化、民族包容性,也是21世纪将继续强大下去的文化基因。”对于中华文化未来的价值,他信心满满。
“近150年以来,从太平天国运动到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北伐’、国共内战,中华民族经历了重大的历史洗礼。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逐步实现了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走出了‘历史的惯性’,走出了屈辱的百年。我很庆幸,也很荣幸,生活在这个时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2018年中美贸易战打响,杨钏玉非常关心中美局势及祖国命运。中美关系的未来,虽然难免会有竞争、摩擦,但合作大于冲突,世界的重大趋势将是中美合作。
一直以来,身在海外的杨钏玉,拳拳赤子之心,心系祖国命运。杨钏玉认为,新时代,随着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到来,全世界互通互联的命运只会加密,而非分离。世界已经进入高度精细化分工体系的时代,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国生产国和消费国,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拥有全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如能源优势、工业体系、深加工链及供应链、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庞大的消费市场、稳定的金融市场等。
2018年以来,世界滋生了很多新问题、新危机。中美贸易战、全球税改、人民币升值……而进入2020年,新冠病毒、贸易战持续、美国“熔断”、非洲蝗灾……是人类社会不平凡的一年。在杨钏玉看来,无论是美国发动的贸易战,还是借助疫情对中国“甩锅”的舆论战以及美联储开启无限量“印钞”的货币战、华尔街巨头们做空股市“熔断”、将原油打击到“-40美元/桶”等“金融战”……一方面凸显了美国社会的进一步撕裂和衰弱;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在应对世界级危机面前的担当、勇气、毅力和能力。他认为,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0年,是人类社会不平凡的一年。“五四”青年节当天,杨钏玉有感而发,写下诗歌《变争》。
《变争》
2020.05.04青年节
大风起兮云飞扬,百年变局大势起。
西毒魔妖祸环宇,东方中道卫人文。
古今民信大公义,公平和平扬正气。
大变大争行王道,正道佑民新天地。
服务人心男儿志,善法谋局益万年。
大道孝乐天下公,庶民富裕新时代。
在杨钏玉看来,中国民族五千年,“穷则变、变则通”的精神内涵,“与天斗、与地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抗争精神,这种“变-争”的精神意志,支撑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苦难辉煌”。新时代新征程,百年大变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中国新一代青年接班人,只有继承和发挥“变-争”的精神意志,阳光正气,才能更好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乃至于涤荡西方社会的“妖魔化”。
在世界“新冠肺炎”病毒确诊感染者突破200万人之际,恰好是2020年4月15日缅甸泼水节,杨钏玉用“悼殇、泣血哀悼”开篇问道:“世界人类之路走向何方?”并认为,人类既不能走帝国主义的“老路”,也不能走霸权帝国主义的“邪路”,只能走一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路”。本着为人民服务、共商、共建、共享富裕的理念,引领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和平公平、大同富裕、快乐幸福、安全和谐世界的人文、公平社会主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