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任阿龙
□ 李秀珍
“我在这儿做得挺好,家里的活不误,农田的活儿也不误,在家门口挣钱,挺高兴,挺满意。”制衣工人金美珍已经在“脱贫车间”工作了半年,这份工作让她及家人脱离了“贫困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由政府部门扶持指导,由企业积极参与的“脱贫车间”主要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招收服装加工工人。工人在企业车间从事服装加工生产,由企业按件支付工资。技术一般的女机工一年人均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有基础且熟练机工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按照现在的贫困线标准,超出贫困线近6倍~9倍,贫困家庭基本可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
“脱贫车间”是乌兰察布市在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中的一个缩影。生态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菜单式”扶贫……乌兰察布市响鼓重锤,加力冲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当历史来到21世纪的第20个年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千年追寻,圆梦就在今朝。
乌兰察布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突出“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清零、产业就业扶贫推进、涉贫风险防控、中央专项巡视问题整改等工作重点,持续攻坚克难,竭力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2019年脱贫36,502人,贫困发生率由年初的1.8%下降到0.12%;全市10个贫困旗县在已有3个旗县摘帽的基础上,又有7个旗县完成贫困旗县退出评估验收,并于2020年2月24日按程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乌兰察布所有贫困旗县全部脱贫摘帽。
笃定图强只为摆脱窘境
回首来路,才知晓究竟走了多远;亲历攻坚,才明白付出的意义所在。
曾经的乌兰察布是“草过于马背,择水而栖,择沃而耕,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当时天然美景的真实描绘。然而,当岁月更迭到20世纪90年代初,残酷的现实让每一个乌兰察布人心痛不已:全市90%的土地风蚀沙化,214万农业人口中,有66万人不得温饱。“种一坡,拉一车,收一笸箩,煮一锅”成为当时乌兰察布广大农村现实生活的写照。
农村的生活贫苦,城镇的生活同样拮据。当时的乌兰察布,“地上无草、地下无宝”,全市11个旗县市区中,8个国贫旗县、2年区贫市县。2013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29.1万人,占内蒙古自治区贫困总人口的1/5。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新增贫困因素多,是当时乌兰察布的实况。
面对如此贫困窘境,乌兰察布人没有气馁,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进取,选择了图强。特别是“三大攻坚战”的进军号吹响之后,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乌兰察布市,立志补齐全区脱贫攻坚这块“短板”。经过各级各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通过大力实施精准脱贫工程,到2018年底,乌兰察布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由2013年的29.1万人减少到3.59万人,累计减贫2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5%下降到1.8%,国贫旗察右后旗、区贫市县丰镇市和凉城县摘帽退出贫困。全市广大农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向“绝对贫困最后堡垒”发起总攻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乌兰察布能否如期脱贫摘帽,事关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成效、更事关乌兰察布287万各族群众“一个不落”过上小康生活,这无疑是对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直接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所有干部的重大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脱贫攻坚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响鼓重锤,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乌兰察布市委四届七次全会进一步强调:“2019年,我们要更加坚定自觉地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确保年内实现7个国贫县摘帽、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这是党中央发出的动员令,这是乌兰察布吹响的进军号!
由此,一场向“绝对贫困最后堡垒”发起的总攻,在乌兰察布全面打响。
提高站位,真正把政治责任扛在肩上。
2019这一年,乌兰察布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履行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责任,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带头谋划、部署、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市委研究制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学习方案》,并列入市委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中央、自治区脱贫攻坚重要会议精神纳入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多形式学习、结合实际研讨,确保真学真懂真用;各级组织部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分批、分层组织市级领导、旗县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乡镇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员、村党支部书记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及业务知识集中培训,从而使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进一步统一,认识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具体工作中,首先切实配强攻坚力量。充分发挥书记任组长的各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核心作用,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出征,认真履行“前线指挥”责任,同时市级领导全部联系旗县、乡镇和贫困村,确保每个乡镇、每个贫困村都有一名以上市、县级领导牵头负责;18个行业扶贫工作组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及时沟通攻坚情况,有效解决突出问题;92个派驻乡镇督导组常住乡镇,专抓扶贫督导,力促工作落实;所有帮扶单位“一把手”担使命,负总责,不脱贫,不脱钩。
同时,真正压实工作责任。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按照“五级书记遍访”要求,深入全市92个苏木乡镇、750个贫困嘎查村、6.8万多户贫困户,实地指导督促扶贫工作。全市派出驻村干部5786人,其中为39个蒙古族人口较多的嘎查配备了78名蒙汉“双语”干部,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层层压实市县级领导、乡镇、嘎查村、行业扶贫单位、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以及结对帮扶干部的责任,在全市真正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牵头抓总、市直部门协调推进、县乡党委主体落实、社会各界全面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此外,狠抓问题整改不松劲。针对中央第八巡视组反馈意见和2018年国家、自治区成效考核反馈意见以及各级督查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坚持一次整改、一体解决,分别制定了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对标对表,逐一整改销号。截至目前,中央专项巡视反馈的4个方面24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竭力推动扶贫政策落地生根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施“六清零四达标”专项行动。实施危房改造2.1万户,易地扶贫搬迁3078人,贫困户住房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年内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5,128人(次),贫困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全部落实,全市控辍保学工作全面完成;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范围,同时全市92所卫生院、1298个卫生室全部达标;投资2.6亿元,在217个村新建饮水安全工程、对1156个村的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对880个村实施水质提升工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遵循“精准”理念,实行分类施策。就业扶贫培训1.64万人,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1.3万人;产业扶贫中,287家龙头企业、合作社与5.87万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电商扶贫中,全市网络零售额逾13亿元,带动了11,445户贫困户;旅游扶贫中,四季游产业带动贫困户3711户、8944人;消费扶贫中,全市农特产品进京销售额达4.03亿元,带动9427名贫困人口增收;光伏扶贫中,建设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6个,总规模16.6万千瓦,带动无劳动能力及残疾贫困户5883户增收,同时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70个,总规模27.8万千瓦,带动55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金融扶贫中,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86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8736户;同时全面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将符合条件的11.0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3313人纳入农村牧区特困供养范围。
携手并肩,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持续深化京蒙扶贫协作,全年投入京蒙扶贫协作资金4.33亿元,实施京蒙项目177个,带动贫困人口4.65万人。北京市社会各界捐赠款捐2058万元。8个曾经的国贫旗县共引进35家北京企业落地,投资额达8.77亿元。双方共建产业园区11个,入园企业184家,落实投资4.96亿元。北京援建扶贫车间50个,吸纳就业5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0人。京蒙两地还互派挂职干部48人,乌兰察布共派出专业技术人员451人到北京跟岗学习。
与此同时,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合力攻坚。7家定点帮扶中央机关共实施帮扶项目93个,投资共计5091.26万元;引进项目85个,引进资金共计19,598.1万元;59个自治区厅局单位帮扶乌兰察布59个贫困嘎查村,派驻干部122人(次),投入帮扶资金达1357万元。
勇夺脱贫攻坚战最后胜利
2020年,无疑又是一个特殊年份。
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然而,这一年开元不久就突遭新冠肺炎疫情袭击,给脱贫攻坚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面对阻击疫情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乌兰察布市全力以赴“两手抓、两不误”,在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同时,更加坚定地扛起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等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精准、可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三个关键环节,继续保持旺盛攻坚势头,勇夺脱贫攻坚最后胜利。
乌兰察布市将全面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扎实推动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努力完成剩余1180户、2460人的脱贫任务;竭力抓好后续扶持工作,确保边缘户不致贫、脱贫监测户不返贫;积极推进中央巡视“回头看”、成效考核、中纪委实地踏查等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设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无缝衔接,确保全市扶贫工作务实、脱贫结果真实、脱贫成效稳固。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摘帽也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