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20条创新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四川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晒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绩单,国务院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改革任务已总体完成

□ 本报记者 雷茂盛 梅 超 董劲松

“今年,我们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5月9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成都开幕,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口中的高频关键词之一就是改革与发展,并在会上晒出了四川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创新改革成绩单。

行政权力减少51项

“去年,我们如期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通过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 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权力减少51项。”尹力说。

据介绍,目前,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国家省市三级互联互通;通过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证明事项进一步精简,“天府通办”注册用户达1107万,全省依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达98%,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通过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政务服务更加高效,省政府网站绩效第三方评估名列全国第2位;通过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让行政执法行为在阳光下运行,促进了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尹力表示,今年,四川将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对标国家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补短板、强弱项,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投资项目“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一网通看”,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

20条创新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尹力评价说,去年,四川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创新,全社会活力持续迸发: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效显著,国务院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改革任务总体完成,20条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和通航飞行网络建设取得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结构性去产能任务基本完成,分类处置“僵尸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组建四川国际博览集团、省港航投资集团,省属国企利润总额增长19.5%,持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开展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一般工商业电价下降11.7%,减轻全社会用电负担216亿元;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第三次国土调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任务完成,供销社双线运行专项改革通过验收。

尹力认为,目前,四川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逐步优化。极深地下实验室、子午工程二期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和159项重大成果转化示范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建成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950余家,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超过3万个,科技型中小企业9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3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达1.8万亿元。并通过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措施,开通维权服务平台,建立民营企业评议政府部门工作机制,新增市场主体98.9万户。

“今年,我们将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创新,进一步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提升全域开放水平,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充分释放发展潜力,着力培育新动能。”尹力表示,四川将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果,完成四川电力交易中心股份制改革,推进增量配电和输配电价改革。完善天然气、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促进能源资源就地转化。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省以下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探索建立财政产业发展资金分配与项目产出效益挂钩机制。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地方国有金融资本实行集中统一监管。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入市,做好事业单位等方面改革。

激励各类人才在四川创业

尹力表示,为推动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四川将召开全省开放发展大会,出台深化对外开放系列政策,积极推动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抓好中德、中法、中意、中韩、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发展和中国—欧洲中心建设。做好成都国际铁路港、宜宾、泸州综合保税区和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筹建工作。加快隆黄铁路改造,与渝桂黔等省份携手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南向开放主通道通畅能力和物流效率,统筹提升中欧班列运营效能。争取更多的领事机构或签证中心落户成都,促进更多跨国企业区域总部落户四川。

“今年,我们还将大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尹力说,四川将制定中长期科技创新规划,争取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在川布局。健全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产业技术攻关,开展区块链等重点技术行业示范,加快成都超算中心建设。建好中国(绵阳)科技城、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深化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带动通航产业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出台扩大高校院所科研自主权的政策措施,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打造各类孵化载体,促进“双创”升级发展,激励各类人才在四川创成业、创好业。

2020-05-13 四川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晒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绩单,国务院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改革任务已总体完成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6032.htm 1 20条创新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