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视角

出硬招实招 推进基层减负工作落地落实

浙江桐庐县建机制、搭载体、列清单、重保障,积极探寻破解基层负担重的“金钥匙”

□ 何小华 李华东

中央提出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先后出台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中办5号文件,浙江省以“走亲连心三服务”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桐庐县立即行动、先行先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注重推动基层减负从“普遍抓面上推进”转变为“精准抓关键环节”、从“服务基层意识增强”转变为“保障基层能力增强”、从“数字报表好看”转变为“基层获得感提升”,奔着基层去服务、向着困难去攻坚,努力做好服务基层的“店小二”,当好基层干部的“娘家人”。

建机制 解决“怎么谋”

坚持机制为基层建,围绕“破难突围”主题,推行以“建立1个基层办”“明确2个专项目标”“建立3个运行机制”为内容的“123”工作机制,有目标、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基层减负工作落地落实。

“1”个实体化办公室统筹协调。成立全省首个实体化运作的县服务基层办公室(以下简称“基层办”),牵头8个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半月一次碰头会,一月一次座谈会,定期研究部署需集中突破的重点工作和推进落实的重大措施,协调解决基层求助、投诉、申诉类问题,着力畅通渠道,构建上下关联、左右衔接、协调运转的工作格局,力争让基层遇到困难和问题“最多反映一次”。

“2”个专项文件明确整改目标。制定“两抓两转”(大抓基层、大抓调研,转会风、转学风)二十条意见作为基层减负工作作战图,着力解决当前基层反映强烈的基层力量薄、资源缺、负担重、机制弱等问题。同时,将“两抓两转”二十条意见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分解为16大类、32项具体任务,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套工作机制保障高效运行。一是实行分层协调交办制度。制定《“基层办”收集问题分层协调交办制度》,依托“三服务”协同办理平台对收集问题进行分层办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二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制定“两抓两转”工作考核办法,设立“锻铸榜”排榜晒绩,倒逼部门转变作风、主动服务基层。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定期对全县乡镇(街道)、重大平台和重点企业进行走访调查,从中期评估结果来看,总体反响良好,基层综合满意率为93.2%。

搭载体 解决“怎么干”

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由县领导带头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全县各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确保倾听呼声“面对面”、解决问题“实打实”,真正拿出为基层减负的硬招实招,实现“基层出题、部门答题、领导解难”机制高效运行。

“五联系一领衔”聚合力。进一步深化“走亲连心三服务”活动,推行“五联系一领衔一包案”(县领导联系乡镇街道、后进村党组织、重点项目、服务企业、优秀人才和年度领衔课题),全面动员县级各部门开展集中走访服务。截至2019年底,全县3923名干部参与蹲点走访,服务企业10,989次、群众49,103次、基层154次,共收集问题2149个,协调解决2047个,解决率95.3%。

“一线常委会”破难题。首次将县委常委会开到乡镇一线,持续释放片区常委会带来的“大抓基层”示范效应,逐项跟踪督办基层提交的难点、堵点问题。2019年以来,共召开3次“一线常委会”,收集到13个乡镇(街道)亟待解决的34个问题,其中29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我们的”活动听心声。设立“我们的早餐会”“我们的篮球赛”等系列“我们的”品牌活动,让县领导和企业家、基层群众像家人一样围坐在一起话难题、谋发展。2019年共举办13场次“我们的早餐会”“我们的篮球赛”等系列活动,收集问题73个,已协调解决64个,问题解决率达87.7%。

列清单 解决“怎么减”

坚持负担替基层减,把焦点对准基层干部的“累点”“堵点”“痛点”,巩固乡镇事权清单制管理改革成效并向村(社区)延伸,相继打出基层减负清单制管理“四个一批”组合拳,进一步廓清属地责任、厘清权力边界、明确减负清单,建立减负长效机制,确保基层减负聚焦病灶、照方抓药,力图取得明显成效。

梳理认证了第一批乡镇(街道)减负清单。在推进乡镇事权清单制管理,编制实施乡镇(街道)法定行政权力清单、行政审批服务赋权清单和综合行政执法赋权“三张清单”的基础上,对照杭州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的杭州市第一批乡镇(街道)属地管理减负清单,经过相关部门充分商讨论证,梳理认证桐庐县第一批乡镇(街道)减负清单,明确13项不得转嫁乡镇(街道)的事项。

明确了一批村(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清单。在前期“七多”问题整治的基础上,将清单制管理向村(社区)延伸,下发了一批村(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清单共145项,其中包括依法依规履责的主要事项清单18项、协助部门工作主要事项23项、允许对外挂牌12块、允许内部挂牌20块、允许上墙制度14项、县级部门准入盖章事项10个、工作台账10项、政务App22项、考核督查82项、创建评比8项。

摸排了一批“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对基层反映强烈的“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进行专项整治,摸清底数、找准症结后,针对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党中央国务院或者省委、省政府文件明确规定外的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梳理出“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53项,明确取消42项、保留11项,着力解决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现象。

梳理论证了一批可以取消的证明事项。在前期整治村(社区)盖章多证明多的基础上,开展“无证明县”创建工作,全面清理“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全面摸清各类事项证明材料底数,在2000余个证明事项中,梳理认证出784个可取消证明事项,基本实现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之外无证明”,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基层群众少跑腿”。

重保障 解决“怎么强”

坚持让基层干部“减负”与“肩责”并重,突出担当实干导向,推动干部到基层去、资源向基层配,从保障人员力量、减轻思想负担等方面着手,让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行动”落到基层干部的心坎上,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为基层奋斗者“加满油”。开展挂职清查行动,出台《桐庐县临时机构管理办法》,规范临时机构设立和干部抽调工作。共清理抽调干部21人,明确调至现岗位15人,调回原单位6人,其中涉及8个乡镇(街道)、共11人,有效缓解了基层“编满人少”的问题。同时,对乡镇(街道)申报招录27名公务员全部予以同意,切实保障基层一线的工作力量。

为基层担当者“卸包袱”。改革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为解决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让干部轻装上阵,建立容错免责备案制度,出台《容错免责事前备案审查制度》,成立县容错免责事前备案审查领导小组,明确备案前提、备案情形、备案程序和结果运用。目前共收到容错免责事前备案事项14项,审核准予备案4项,协调解决2项。

为基层“受屈”者“正名节”。对失实信访举报进行澄清保护,出台《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失实澄清工作办法》,明确诬告陷害、误告错告两类失实举报的行为认定,澄清工作的实施程序及方式。2019年已为63名干部澄清问题81个,并专门下发通报2期,为6名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干部公开澄清正名。

2020-05-06 浙江桐庐县建机制、搭载体、列清单、重保障,积极探寻破解基层负担重的“金钥匙”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5771.htm 1 出硬招实招 推进基层减负工作落地落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