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发源
□ 刘泽林
这里,古老而传奇,被誉为海南西部的明珠,美丽的文澜江奔流而过,与越南、广西、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这里,当年的渡海大军由此登陆,与琼崖纵队会合,浴血奋战,逐鹿天涯,一举解放海南岛……然而,物华天宝的千年古县,却是海南省5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如何摘掉这片红色土地上深度贫困县的帽子,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2020年2月29日,是海南省临高县载入史册的日子。在举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时刻,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海南省最后5个国定贫困县之一的临高县正式脱贫摘帽。至此,海南实现全省脱贫摘帽。
春华秋实,临高人民在海南省委、省政府,临高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登高望远,扎根热土,开拓奋进,埋头苦干,改革创新,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符合临高实际的脱贫攻坚改革发展之路。
近年,临高县先后获得“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渔歌“哩哩美”和“人偶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最好的发展就是让百姓满意
清晨,火红的太阳从树梢跃出,阳光洒满大地;椰树随风起舞,张开臂膀欢迎来访的客人。连日来,记者深入临高县采访,进渔村、走田垟、到农家、访社区,从城镇到乡村,绿满城乡,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5年前,临高县还是海南省脱贫攻坚的5个国定重点贫困县之一,我们开始了脱贫摘帽的攻坚战。”陪同采访的临高县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到2018年底,临高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0,379元,同比增长8.9%,这意味着老百姓的钱多了,这对一个国定贫困县的老百姓来说,来之不易,也印证了习总书记的名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然而,临高县还没有达到国定贫困县摘帽的要求。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要求,2019年,海南所有的市县,都要脱贫退出。怎么办?
“我们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扎实的作风、最有力的举措,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全县高质量摘帽。”在海南省脱贫攻坚大会上,临高县委领导坚定地向人民承诺。临高县上下一心,全员下沉、全员出战、全时推动,向补短板、向问题整改、向“创优保优大冲刺”发起总攻势,夺取高质量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产业是永续扶贫的重头戏
县扶贫办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临高县贫困人口基数大、技能水平低,临高县必须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扶贫产业和扶贫项目。其中,种桑养蚕具有短平快的发展优势。临高县把多文镇打造为全省唯一的桑蚕产业特色小镇,建立了桑茶、桑菜及桑果示范基地,引导带动农民发展特色养殖业。加强桑蚕产业链的延伸,帮助隆道村成立了养鹅专业合作社,吸纳了79户364人贫困群众,大力养殖“隆道鹅”、番鸭、麻鸭和阉鸡,年收入达61.75万元。
据介绍,县委领导现场办公,帮助文祖村打造全省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扶持生态农业公司创办“三位一体”产业基地,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王力光是调楼镇博贤村普通农民,他带领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年收入40多万元,每个贫困户年均分到1500多元。
临高县坚持产业扶贫,打造大型扶贫产业基地,改变了小、散、弱的传统生产方式。海南兴国公司在临高县支持下,实施了6500亩凤梨释迦产业种植项目,覆盖全县贫困户21%以上,带动全县10,043人增收致富,年产值达1.1亿元。
让海洋产业奉献更多“哩哩渔娘”
临高县是海南省最大的海洋渔业县,盛产600多种海产品,就此引导当地渔民向海洋要效益成为临高县扶贫的又一重头戏。县政府相关部门引进海小龙农业科技公司,按照科研、生产、“培训+扶贫工场”的“四位一体”扶贫模式,在波莲镇打造澳洲龙虾养殖示范区,为贫困家庭增添致富的新手段。村民王海高和妻子都在示范区打工,每个月工资收入4500元。
针对近海捕捞强度大、渔业资源减少的情况,临高县海洋与渔业局每年在水湾海域,放流石斑鱼等鱼苗170万尾,有效补充了近海渔业资源,促进渔民增收。
海南鑫鑫向荣贸易公司依托当地渔业和特色文化资源,创建了“哩哩渔娘”品牌。公司负责人符力曼向记者介绍说,“哩哩渔娘” 牌海产品,包括鱼干和海鲜等都畅销市场,深受市民欢迎,并有力带动了渔民致富。
临高县不断探索带贫助贫的产业扶贫模式,目前已形成规模的产业种类26种、重点产业和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40个,辐射带动1万多贫困户,覆盖率达100%,形成了镇镇有主导产业、村村有特色产品、户户有增收门路的产业扶贫格局。
互联网成为脱贫攻坚好帮手
“互联网是个好东西,为我们农民添上了翅膀。我在网上卖蜂蜜快速及时,市场大。”说这话的是临高县和舍镇村民何吉全,他说的全是真心话。
据了解,临高县把互联网作为脱贫的好帮手。目前,已完成整村推进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确保全县49个电商服务站全部正常运营。他们还及时引进阿里巴巴公司,在县内建设农村菜鸟物流中心和21个天猫优品服务站,在淘宝、微店和京东等搭建10个农产品平台。
何吉全在参加了乡镇电商巡讲班学习后,注册了网上微店,专卖蜜蜂,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现在,全县行政村基本实现了光纤全覆盖,互联网成为脱贫攻坚的连接器、加速剂,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特产品,贫困户大受其益。
博厚镇道灶村靠近海边,37户村民成立了海鸭养殖合作社,通过电商平台,一个多月就卖了近千只海鸭。同样,新盈、调楼、金牌镇的石斛、金鲳鱼,马袅的海鸭,东英的地瓜、毛薯,和舍的竹狸,波莲和美台的柚子,沙潭村的百香果等,都通过互联网销往北京、成都、广东,甚至远销印度。
2019年底,全国60余家重点网站、新闻客户端、知名新媒体的记者,专程参观临高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对电商帮助贫困户解决产品销售难题给予很高评价。
“靠体力吃饭”转向“靠技能吃饭”
让老百姓从“靠体力吃饭”向“靠技能吃饭”转变,是临高县推行“扶贫+扶志+扶智”的帮扶模式。
临城镇成立贫困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学校,对全镇60名有学习技能需求的贫困户进行培训,让贫困户听得懂、记得下、学得会、用得上、见实效,提高了他们对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实施“求学圆梦行动”惠民工程,由海南省总工会和县工会出学费,设有行政、会计、畜牧、兽医、烹饪、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招收培训农民工学员。仅2019年,临高县就培训贫困户8000多人次。
为了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每户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临高县人力资源开发局积极做好企业与求职者的桥梁,为求职者构建方便的就业平台。
文化旅游增强经济软实力
临高县旅游资源丰富,但在旅游大省的海南,其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为此,临高县决心将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开发乡村生态旅游。目前,临高县成功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金波村百亩荷花景区、居仁村古银瀑布、风雅村、头星村百香果基地等,美丽的田园风光和乡村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和消费,观海、踏浪、吃海鲜、享受土特美食等,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伴随乡村旅游的开发,临高乡村民宿经济异军突起。依托自然生态、名胜古迹、红色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临高大力将旅游与康体养生、文化娱乐等融合发展。2019年旅游收入3亿多元,同比增长15%。
如今,由临高县牵头排演的国内首部反映国家海洋主权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南海哩哩美》巡演全省,《海姑娘》等节目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群星一等奖等。“渔船通”系统工程荣获中宣部第六届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临高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孟伦表示,繁荣兴盛临高文化,是全县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临高县积极传承发展本土特色文化,以“文化+”理念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深入挖掘这里的渔家文化、农耕文化以及红色文化,促进文化与扶贫、文化与旅游、海洋渔业、观光农业、体育赛事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临高经济新的增长极。
创造城乡居民满意的新生活
采访中,临高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所取得的成果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临高县大力打造生态临高,绿化美化,大手笔推进路网、水网、电网、气网、互联网等“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城镇和农村、新城和旧城建设,加快滨海公园、农、渔、文、旅、康养胜地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新型临高初步成型。
近3年来,临高县大力投入危房改造,让贫困户、低保特困户顺利搬进新房。通过保护饮用水源,处理生活垃圾,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农村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临高县还投资建设了一批公共厕所和移动公厕,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日常需求。此外,临高县还从有限的财政经费拨款2400多万元,健身公用设施,打造总长4.2公里的“百里花廊”,为市民和游客增加亮丽的风景线。
高质量解决民生难题
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就成了贫困县深层次的民生难题。
几年来,临高县完成了一批小学、幼儿园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时,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与此同时,临高县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使具有88年历史的临高中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跻身于全省前列。2014年以来,临高县中学先后有14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临高县还重视全民健康,投入巨资,新建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改扩建完成疾控中心及一批村卫生室建设,使全县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
临高县人民医院院长孙启明介绍说,现在,医院推行“一站式”结算,特困患者实际报销比例100%,低保患者的实际报销比例90%以上,部分达到100%。
2019年,临高县为47,786名贫困人口,18,930名农村低保、特困人员及孤儿对象代缴参合金;为16,986名农村特困户、低保户代缴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对全县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及住院实行医疗兜底报销。
打造“永不下班”的扶贫工作队
干部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主心骨”,是实现贫困地区高质量脱贫摘帽的重要保障。临高县实行县四套班子包镇、机关单位包村、干部包贫困户的责任机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挑选精干力量分别成立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工作队。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记者采访中感受到,这支“永不下班”的扶贫工作队,带着对老百姓的感情和责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下心思,用心、用情、用功,以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全力打好脱贫摘帽这场硬仗。
秦禧,波莲镇多贤村驻村第一书记。今年初,新冠肺炎蔓延琼岛,他带领村党员、干部靠前指挥,成立村防疫小组,拉网式排查全村657户2945人次、进出村车辆520辆/次;自掏腰包购买2000个防护口罩、手套和防护服捐给村防疫一线人员;无偿捐献血小板救助确诊病人;守岗尽责,抗“疫”战“贫”两不误,利用电商平台帮助贫困户销售凤梨、释迦果……
符军,文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户申请扶贫资金购买果树苗,利用闲置土地种植黄皮、石榴等果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黄尚骞,凤雅村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引进种植项目,动员村民种植百香果130亩,34户贫困户受益。
“没有驻村工作队为我的住房问题积极奔走,我就住不上新房子。”长年居住D级危房的新盈镇和贵村民王不兰,在她的新房子前激动地向记者诉说。
脱贫攻坚的日日夜夜,第一书记们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基层、勇挑重担,他们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展现了党员干部敢打硬仗、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他们像一面旗帜,充分发挥了 “先锋队”“主心骨”和“排头兵”的作用,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和信任。
几番艰辛脱贫路,艰苦拼搏摘穷帽。临高县县长曹文向记者介绍说,截至2019年底,该县46个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贫困人口由19,685户90,638人减少到1户1人,贫困发生率从14.27%降至0.0003%,村容村貌、教育、卫生、养老、医保、饮水、住房全部达标。
“脱贫摘帽,但我们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新起点。”曹文喜悦而充满自信地说。
奋斗永无止境,如今的临高县正如李孟伦吟唱的歌《我的文澜江》:
文澜江,你流出一河生命的故事,
流出了炊烟袅绕的村庄,
流出两岸春华秋实繁华绽放。
啊,我的文澜江,
你流出一河鱼虾满仓,
流出了遍地麦苗稻花香,
流出临高百姓富足幸福绵长,
流出渔歌哩哩美的代代传唱。
(本文配图由周春燕、王信隆、王宝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