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丑龙
地处晋东北忻定盆地内的山西定襄县,西汉后期置县,文物古迹众多,自燃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努力推动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优化组合,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取得斐然成绩。
人文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定襄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仅近代以来就有纵横民国政坛近40年的一代枭雄阎锡山,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经济学家马洪及众多将军与省部级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西河头地道战更是远近闻名。
阎锡山故居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旧中国最大的官僚宅邸之一,总面积约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始建于1913年,1937年抗战爆发前停工,曾接待过冯玉祥等人,现存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穿心院、东花园、西花园、子明慈幼院等27座院落700多间房屋。整个建筑群围绕阎氏老宅逐步扩展而成,气势恢宏,错落有致。由于地形特殊,高低不一,有四合庭院,有亭台楼阁,有砖石窑洞,有仿欧建筑,融民间与官方、东方与西洋建筑风格于一体,显示出别具一格的文化美学价值。尽管每个院落各按地势相对独立而建,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连通,形成了院套院、宅连宅,鳞次栉比,曲径通幽,地道、暗堡四通八达。其规模最大的东花园,坐东朝西,一进三院,斗栱飞檐,雕梁画栋,须弥石座,气势森严,是典型的晚清宫殿式建筑。而别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都督府,则是东西一进二院,房屋均为砖木结构硬山卷棚顶,配以砖拱门券、罗马教堂式尖顶门面,且嵌有异国情调的钟表绶带等雕饰图案。其余建筑均按北方民宅的传统营造格局,方位、高低、宾主关系亦按八卦吉星方位而定,动静有序。依托阎锡山故居建成的河边民俗馆馆藏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俗文物4000余件,设有民间剪纸、雕刻、刺绣、饮食、服饰、礼仪等90多个反映晋北民俗风情的展厅以及10多处再现当年发生在阎府的重大事件的展院,展览面积4000余平方米。
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薄一波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英雄的一生。薄一波,定襄县蒋村人,1908年出生,1922年考进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北平、天津、唐山等地从事兵运工作,与“山西王”阎锡山建立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接办、改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创建、领导山西青年抗敌决死总队(新军),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发展到4个纵队、1个工卫旅、3个政卫旅和隶属于战地动员总会的暂编第一师,共9个师(旅)50个团,总兵力7万,领导创建了太岳抗日根据地,陆续任山西第三专员公署专员、决死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太岳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太岳纵队政治委员、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中共太行分局委员兼中共太岳区委书记。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后,先后任晋冀鲁豫中央局副书记、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晋冀鲁豫中央局第一副书记、代理书记。1948年4月后先后任华北中央局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华北军区政治委员、华北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平津卫戍司令部政委。1949年3月开始列席中央书记处会议,参与中央有关重大决策的讨论。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财政部部长、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第三办公室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协助陈云同志精心组织了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重大斗争,指导了全国“三反”“五反”斗争,组织实施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领导了东北松辽地区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主持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关于企业管理的“工业七十条(草案)”。后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和关押。平反复出先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顾委常务副主任并兼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成功组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等,主持研究计划与市场、发展速度、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财政、外贸、工业体制改革等重大课题,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新的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和实行领导干部离退休制度、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等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指导研究和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著有《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领袖元帅与战友》等党史著作。2007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薄一波同志故居,是其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即其出生的1908年),1996年当地文物部门曾翻修,现存房屋16间,是典型的晋北农村四合头小院,2007年6月,忻州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在定襄县城西的晋昌镇西河头村,开挖于1942年,1947年秋完工,是一个由总长5公里的3条自东向西的主道和52条支道组成的地道网,为全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3大地道战遗址之一。地道分为3层,二层设有指挥所、休息室、储藏室,三层有机要室、武器库、会议室,还有翻口22个、卡口8个、陷阱和迷魂阵各12个、作战枪眼22个、出击口10个、出入口11个,连通水井3眼、地堡15座、高房工事1处,具有防水、防毒、防烟、射击等多种功能。敌后武工队和民兵与敌人展开灵活机动的地道战,多次击退日伪军及国民党和反动地方武装进攻,1995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和省教委命名为首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1998年被山西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
地处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交界处的凤凰山,古称标山。凤凰山生态旅游区是我国首个复式旅游景区,占地968公顷,以自然观光、有机采摘、温泉养生的时尚品牌,科学营造功能互补的五台山朝佛驿站,引领华北生态旅游温泉养生新潮流。区域内山、坡、沟、滩、湿地、水泊地貌多样,跌宕起伏,景区上下山环水抱,风光秀美,主区域由万亩生态植物园和千年神汤都温泉乐活园组成。万亩生态植物园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新建植物学科基因库,号称“空气长寿素”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26,400个,由植物科普园林观光区、凤凰湖亲水健身娱乐区、有机百果园、牡丹芍药园中药材康体基地、负氧离子密集体验区、树木亲情认养区、花林花卉观赏区、树梢上的小木屋、黄土风情窑谷、“乡村女孩”干红葡萄酒庄、野生动物喂养区、拓展训练与真人CS野战区、道教佛教传承文化区等20多个人自然文景点, 构成了凤凰山独特的回归自然休闲养生生态旅游区。神汤都温泉乐活园把传统的温泉养生文化和现代的水疗养生(SPA)进行有机结合,以园林式湿地自然温泉为特色,室内有海浪动感区、养生SPA水疗区、情侣区、擦修保健理疗区和热带雨林景观生态餐厅,露天有各种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中药泡池和石板浴、黑泥浴、湿地温泉公园等养生休闲娱乐项目。
距离定襄县城东60余里的雷轰尖山有白佛堂,亦称百佛堂,系石窟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由僧道众士四方募化,就山凿殿,石窟造像,历时九年而成,有石殿3间,深广各30余尺,全仿木结构建筑,柱、梁、斗拱、檩、椽、瓦当等全部就山石雕成,工艺古朴而精细。石殿为主殿,内镌千叶宝莲玉像一尊,百尊石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还有东配殿龙王庙、西配殿圣母庙、关帝庙、钟楼等。殿庙及神像系清代修建补塑。
位于宏道镇留念村中的留念大寺,一进院落布局,坐北向南,东西长约43米,南北宽约55米,占地面积约236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大明天顺七年(1463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均有修葺,现存为清代结构,沿中轴线建有前殿、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西南角有戏台一座。内山墙3角处有人物、动物壁画约5平方米。寺内存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同治八年(1869年)重修佛殿碑记和重修真容寺龙王寺碑记两通。
南王乡黄场峪村东南约1000米处,有七岩山,沟两侧崖壁上,现存东魏、北齐和唐代摩崖造像及石窟共9处,其中中石窟5处、摩崖造像4处、大小佛教造像1200余尊,面积约27平方米。据《定襄金石考》记载,最早的造像及碑记为北魏神龟二年(519年),已为风雨堙灭。现存最早的摩崖造像及题记为东魏天平三年(536年)僧人慧端等刊石,另有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广武令赵郎奴等刊立造像及题记和唐先天二年(713年)造像及题记。石窟主要为佛殿窟和禅窟,造像题材为七佛、千佛和涅槃像等。
如此丰沛厚实的资源禀赋,为定襄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全域旅游托起富民产业
立足于推动全域旅游大开发、大发展、大飞跃,定襄县委、县政府按照点、线、面“三步走”计划,首先完成了《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河边民俗博物馆创建5A级景区总体规划》《七岩山景区规划》3个规划初稿编制工作,并在凤凰山景区和河边民俗文化馆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瞄准木雕、黄烧饼、蒸肉等具有定襄文化底蕴的特产,制定市级地方标准,积极助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019年4月20日,山西大众书画院组织20余位书画家在定襄县凤凰山景区举办“最美定襄四月天”书画笔会。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山西大众书画院院长杜五安,原忻州地区政协工委主任范怀成出席。此次笔会是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和山西大众书画院当年共同举办的“家乡一片新面貌”系列书画活动之一。
为展示忻州市各个县区的风土人文和农副产品,在忻州古城保护改造活化建设中,将打造15个县(市、区、开发)文化特色展示窗口,通过搭建推荐平台,实现对外开放、资源互补、产业联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2019年5月25日,定襄县委书记张文斌、县长王建峰在忻州古城保护改造活化建设点,与山西秀容古城袁家村策划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进行对接,并了解建设工程进展情况,参观已建成的样板门店,研究定襄县主题院落设计方案及运营管理等事项,提出改进、推进意见。
张文斌强调,主题院落是该县对外开放的前沿载体,是游客全方面了解定襄的缩影,装饰和运营至关重要,要依托定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融入木雕、石刻等具有定襄特色的设计装修元素,展现定襄悠久人文历史;要在提升手工产品、农副产品、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等附加值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加深游客对定襄民俗文化、特色文化的印象,促进游客二次消费,扩大特色产品社会影响力,带动提升景区整体形象,使忻州古城定襄县主题院落成为本县扩大开放、促进交流、推动转型的平台。
2019年7月11日,河边民俗博物馆建馆30周年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座谈会召开。台湾阎锡山纪念会会长徐宝寿,忻州市政协原主席张明成,定襄县4大班子负责同志,及省、市、县文旅系统相关单位和部分旅行社代表参加。
同年8月8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盛佃清一行来到定襄县凤凰山景区,在忻州市副市长安书田,定襄县委书记张文斌等陪同下,围绕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公共设施、环境状况、综合管理、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对景区进行全覆盖、体检式集中复核检查。盛佃清指出,凤凰山景区以植物园和温泉为依托,打造集自然景观、体验休闲、温泉养生为一体的旅游模式,在开发利用、整体打造等方面特点明显,总体情况良好。下一步,要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树立维护A级景区品牌意识,严格对照A级景区质量评定标准,组织实施自查自纠,从严从实从细整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维护基础设施、保障游客权益、提升景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上下足功夫,切实提升景区品质,推进景区健康有序发展。
2019年9月6日,张文斌主持召开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汇报会。会议认为,《定襄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定襄县七岩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从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空间布局、项目策划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详细的分析说明,理念超前、立足长远、论证严密、规划科学,对全县全域旅游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2019年9月24日,王建峰主持召开凤凰山温泉康养小镇项目规划编制汇报会。深圳锦绣时代集团就凤凰山温泉康养小镇项目编制规划、布局定位、发展策略、运行理念等方面情况做具体汇报。会议围绕项目用地、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融资推广等进行了交流讨论。王建峰强调,项目规划设计单位要结合定襄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实际,在现有方案的基础上再完善、再细化、再提升,确保规划更符合实践性、长远性和可操作性;项目定位要突出规划先行的原则,积极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在土地保护利用、具体项目对接、融资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谋划;要结合规划方案,做好转段衔接工作,制定时间表和任务图,挂图作战,分步骤推进。
同年11月12日,王建峰深入南王乡居士山摩崖题刻、老松台、魁星阁、北堡、南堡、王维读书处就文物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专题调研。王建峰强调,文物古迹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切实增强对文物古迹的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同时要积极推进文物古迹的合理适度利用,探索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共同发展的基础,在兼顾文物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乡村游成人们的好去处
2019年仲夏,在山西省休闲农业协会秘书长崔少杰主持下,山西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共享平台启动仪式在风景如画的定襄凤凰山景区举办。定襄凤凰山、阳城皇城相府、太原华辰农耕园、汾阳贾家庄、晋中明乐庄园、榆次后沟古村、平遥横坡古村、长治振兴小镇、屯留隆兴泉葫芦农庄、襄汾荷花园、乡宁云丘山、芮城大禹渡、芮城印象风陵等首批13家山西著名景区,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运行。这一平台结合了全省最优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使用先进收银系统及智能云码枪,线上商城采用微信公众号的支付方式,具有覆盖面广、使用率高、传播有效性高的优势,便于扩大市场及用户群体,后期还将融入门票、民宿等特有资源,创建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共享平台,旨在打造具有特色的精品示范店和一流全国乡村旅游品牌,此举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实践,也是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旅游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凤凰山植物生态园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表示,凤凰山景区经过几年努力,已经从“一眼泉”涵盖到“一座山”,从小山村变成了大景区,从荒山秃岭成长为山水园林,以后要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助推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特色产品,把凤凰山生态产业打造成为具有知名性、影响力、美誉度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名牌。
弘扬民族文化,提升传统品位。1998年建厂的定襄全年红对联厂位于忻台旅游线15公里处的智村工业园区里,占地1000平方米,经过12年来精心经营,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对联生产厂家。目前拥有职工40人和涂布、烫金一条龙生产线,包括1400m胶印机1台、大型烫金设备6台、染纸机4台,可生产全年红红纸、五色纸,全年红烫金、黑又亮、铜版纸胶印对联、绒布挂画、中堂、财神、门神、喜庆条幅等产品,其中年产对联1000万副、红纸500吨,远销山西、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湖北等地10多个省市。
河边镇马家窑村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偏僻小山村,常住人口只有30多人、平均年龄60多岁。全村不管是平房还是窑洞,皆是危房。有几户村民家墙壁的裂缝,人的拳头都能伸进去。村民与邻村共用一处水源,很早就要去排队接水,上了年纪的只能拄着拐杖、背着小水壶一趟一趟往返。村子离最近的城乡公交站点有20多里地。生活垃圾是推开大门就往外扔,堆得到处都是,一到夏天,苍蝇成群。
2018年8月,年仅30岁的定襄县住建局城管执法大队党员干部牛世伟,被派到这个村担任第一书记。牛世伟首先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在村头修起蓄水池,安装水泵,将深沟里的山泉水引进了村里。之后,村党支部、村委会又分两批给每家每户分发了鸡苗,家家户户养家鸡,能赚点零花钱了。但是,怎样才能让村民真正脱贫致富?
牛世伟刚进驻马家窑时,在村口经常看到一辆辆小车呼啸而去,人们这是去临近的继承村旅游。牛世伟想,马家窑村是革命老区,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什么不能搞红色旅游?
从2019年“五一”开始,马家窑村一下子红火热闹起来了。离村子还有一段距离,就能听见慷慨激昂的抗战歌曲。进村的一段街道,两旁都插着红旗,还有穿着八路军服装站岗的“哨兵”。进村之后,村民房屋的外墙上,小巷的石壁、电线杆上,都贴着当年抗战的标语。游客只要花10元钱,就能在更衣室根据自己的喜好试穿当年八路军、民兵、老百姓等各种角色的服装,可以“站岗放哨”,可以在战壕里“瞄准射击”,可以挥舞大刀“冲锋陷阵”……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和端午节那几天,主要是周边村子和定襄县城的人们过来游玩,之后从忻州、原平来的游客就多了起来,还过来一个太原的旅游团。据村民讲,周末、双休日游客比较集中,平时不太多,但每天都有。红色旅游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业悄然发生着变化。村里标着红五星的绿皮垃圾桶随处可见,大伙每天自觉把生活垃圾投放到垃圾桶里。
离定襄县城只有1.5公里的西河头村,近年来更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地道战纪念馆已成为山西北部最具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的理想教育基地和著名红色景点。与此同时,西河头村多措并举,推进“旅游+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绿色蔬菜大棚、瓜果大棚10余座,供游客现场采摘。
太行山下,滹沱河畔,依山傍水,又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南庄,是忻州市海拔最低的地方,也是革命老区,有一尊1972年6月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至今保存犹好,记载了本乡162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牺牲烈士的姓名与事迹。如今的南庄,宛若一个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千姿百态的山石、四季潺潺的流水、纵横交错的沟谷、依山而建的村落,无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南庄的美,在于无边的秋色,黄栌和椿树的秋叶像红霞一样,灯笼般柿子挂在高高的树枝上金黄诱人,云雀和野山鸡唱着欢快的歌谣。这里,现在也成了游人们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