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立足生态保护 发展脱贫产业

——广西河池生态脱贫产业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卢炳文

广西河池市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设区市之一,也是全区林业大区之一。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河池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走既要治理生态又要发展经济的路子,让群众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脱贫致富奔小康。2019年,该市先后在全国生态扶贫工作会议、全区油茶产业工作会议、全区服务乡村振兴暨现代林业强区建设推进会上作经验发言。其中,全国生态扶贫工作会议在该市罗城县召开,罗城县生态扶贫工作模式和取得的成效获得高度肯定。

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河池市生态资源丰富,全市林地面积3855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1951万亩,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44处,位居全区前列。山清水秀生态美是河池市的靓丽名片和独特优势。同时,河池市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在335万公顷土地面积中,石漠化土地比重超过1/4,潜在石漠化土地比重超过1/3;2015年精准识别出的69万贫困人口,大部分居住在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地区。

石漠化要治理,脱贫攻坚战要打赢,考验着河池市的为政者和人民。该市选择发展“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收、富民产业与富县产业兼顾、短线产品与长线产品兼有”的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主导产业,将核桃、油茶、板栗三大经济林产业列入“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重点推进特色经济林产业以及林下经济产业、森林旅游产业。以林长制试点为平台,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退耕还林工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速丰林和特色经济林脱贫,为全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以核桃、油茶、板栗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迅猛,2019年,河池市林业经济实现稳步增长,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269.13亿元,累计完成林业投资13.58亿元,林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核桃产业发展到260万亩,核桃年产量约4500吨,产值约1.8亿元,产业效益初显,成为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油茶总面积发展到150万亩,建成油茶千亩高产示范基地24个,油茶籽年产量达4.17万吨,茶油产量达1.04万吨,油茶产业年产值16.31亿元,列为全国木林油科特色区域示范市,是全区油茶产业规模最大的市之一。板栗总面积发展到85万亩,年产量达3.37万吨;林下经济面积发展至1100万亩,产值达88.22亿元。

全面强化林业生态保护

2019年,河池市以油茶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托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金山银山”工程、油茶“双千”计划等国家和自治区级林业工程项目,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完成植树造林33.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05%。

结合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金山银山”工程等国家和自治区级林业工程项目,加强未成林和中幼林抚育管护工作,推进桉树种植结构调整,完成森林抚育34.47万亩,其中未成林抚育16.61万亩,中幼林抚育17.86万亩,完成桉树种植结构调整0.92万亩。实施“绿美乡村”建设工程,累计投资268.75万元,完成村屯绿化美化景观提升项目建设27个,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野生动植物、湿地和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自然生态保护和河池市生态文化宣传有新提升,相继开展了“爱鸟周”“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世界湿地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及穿山甲、豹猫、猕猴等野生动物放生活动。林业宣传力度是全区投入最大的城市之一,有效提高了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认真执行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工作,不定期到各自然保护区开展巡查,保障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积极开展国家森林乡村申报工作,金城江区保平乡纳六村、宜州区刘三姐镇流河社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纳翁乡肯才村等36个单位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2018年以来,河池市先后被列为广西推行林长制试点和深化试点单位。两年来,该市认真落实各级林长在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森林生态修复、林业产业发展、林业改革试验、执法监督管理等工作,推动林长制试点工作由“见机制、见公示牌”转向“见行动、见成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市落实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3.22亿元,累计收回国有林场被侵占林地59,136亩,收回国有林场被侵占林地64,500亩。率先在全区开展生态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工作试点,首笔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在环江县成功发放,为全区及全国改革试验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生态脱贫取得阶段性成效

河池市组织建立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26家,推动续建林业科技扶贫示范点38个共7.59万亩,覆盖精准扶贫示范户2.18万户,培训乡土技术人才1.2万人次,2019年实现脱贫2569户。该市加大生态护林员资金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合理扩大贫困县生态护林员选聘规模,基本实现对森林、湿地全面管护,林场贫困人员通过生态管护实现“山上就业”。

近年来,该市投入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1.42亿元,完成1.77万名护林员选聘续聘工作及开展护林员森林防火、病虫害预报等基本护林技能培训,全市管护森林面积达1975.32万亩。林业生态护林员户均年增收7300元,直接带动6.99万名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有效助推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摘帽。该市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78亿元,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8722.47万元,争取到自治区追加贫困县森林采伐指标36.08万立方米。通过生态保护与生态扶贫协同共进,该市既增加了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收入,又夯实了森林基本防护工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

为帮助生态护林员增收致富,河池市还将通过发展林业产业带动生态护林员脱贫,建立核桃、油茶、板栗、林下经济等产业多种经营基地,采取“企业引领+基地合作+林农入股”等模式,组织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林地入股分红,多渠道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使生态林业资源成为群众发展经济的“绿色银行”。

2020-04-23 ——广西河池生态脱贫产业发展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5502.htm 1 立足生态保护 发展脱贫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