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嘉奇
疫情期间,熔喷布价格飞涨,每吨从2万元涨至40万元。这不仅由供求关系决定,厂商、中间商加价牟利,也成为高价的背后推手。熔喷布的供应紧张局面,令下游口罩行业承压。一些口罩企业甚至想出“口罩换熔喷布”的法子,以解燃眉之急。部分地方政府也出台政策,补贴采购熔喷布的口罩厂。
有企业抬价被查
疫情期间,湖北省仙桃市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天嘉华”)作为仙桃市最大规模的熔喷布生产企业,疫情前,销售熔喷布的价格在每吨2万元左右,疫情最高峰达45万元/吨。恒天嘉华公司紧急复工复产,将5条纺熔生产线迅速转产扩能。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生产用于医用口罩、防护服的非织造布材料2747.3吨,累计生产医用平面外科口罩1664.74万只,累计生产熔喷布609.1吨。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国家部委层面已经注意到熔喷布涨价的情况,并部署展开专项调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向天津、上海等8省市下发了开展熔喷无纺布价格专项调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对指定企业开展熔喷无纺布价格专项调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在上述通知中要求,“重点调查指定熔喷无纺布企业,优先办理熔喷无纺布价格投诉举报,涉嫌违法的要坚决依法查处。”
下游口罩行业承压
记者以买家身份联系到广州一家熔喷布厂商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疫情前熔喷布价格为2万元/吨~3万元/吨,疫情期间供不应求,因此价格迅速上涨,医用熔喷布售价为36万元/吨~38万元/吨。预计疫情之后熔喷布价格会大幅回落。
据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报告,熔喷布产业链上游为聚丙烯、聚氨酯、聚酰胺等,中游行业为熔喷布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下游包括医疗卫生、工业材料等。相比较熔喷布价格的大幅上涨,其原料价格涨幅又如何呢?
疫情发展前,恒天嘉华生产熔喷布的原材料聚丙烯价格为6346元/吨,疫情期间上涨到7680元/吨,价格波动在千元左右。记者联系到上海一位熔喷聚丙烯销售商,他表示售价为7000元/吨~9000元/吨不等。
上游熔喷布价格上涨,令下游口罩行业利润锐减。记者注意到,在“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生产供需对接专区”,不少口罩企业都发布了购买熔喷布的需求。海南良行医疗产业有限公司还发布了“想用口罩换熔喷”的需求:“我们是口罩工厂,想用我们的一次性防护口罩置换熔喷布。”
这家公司员工姚女士对记者说:“我们进口的熔喷布没有到货,就想置换一两吨先用着,跟我联系的人很多。我们进口价在30万元/吨以内。现在国产的熔喷现货得35万元~38万元,价格回落了一些,没有之前40万元~50万元那么高了。”
姚女士说:“疫情前2万元/吨~3万元/吨是正常价格,疫情暴发后,口罩机等生产设备、原材料价格都上涨了,口罩的生产成本太高了。我们现在已经在建熔喷布生产线了,试图把成本降下来,那样口罩价格也能降下来。”
部分地方政府也出台产业支持政策,补贴采购熔喷布的口罩厂。例如:莆田市工信局和市发改委联合发文说,以前采购过滤率95%以上的合格熔喷布的,以每吨12万元为基数,3月1日前采购到位的,按超额部分的90%予以补助;4月1日前采购到位的,按超额部分的60%予以补助。
虽然没有地方政府对熔喷布出台指导价,但从莆田市的补贴基数可以看出,12万元/吨是当地对熔喷布的“价格红线”。
产能已最大化释放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信息宣传部负责人韩竞告诉记者:“当下出现的熔喷非织造布紧缺情况,是熔喷非织造布产能短期内难以提高、下游口罩产能激增等多方面原因综合造成的。”
该协会提供给记者的报告称,虽然熔喷布产能得以最大释放,但因供需矛盾出现了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主要因素在于:一是要素成本增加(原料、用电、用工、运输等);二是转产成本增加,一方面是原有熔喷布由厚型向薄型转产产能损失较大,且改造投入费用较高,另一方面是通过对SMS(纺粘熔喷复合布)生产线进行工艺改造,关停S层单生产M层,属高配低用,产能损失大,成本核算高;三是流通领域加价较多,在口罩短缺下的高利润和原料供应不足预期影响下,造成熔喷布价格快速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