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风采

守望一方净土 保护自然生态

——青藏高原无人区守护者拍摄记事

车队行驶在路上

藏野驴

野牦牛

藏羚羊

摄制组部分成员在雪山前合影

摄制组成员在亚阿木管理站

写在前面 藏区的公路九曲十八弯,层峦叠嶂,里外的世界完全不同。三江源处在冰山雪川的深处,许多英勇的守护者,无畏环境艰苦、无畏寂寥无边,在无人区默默守护她,守护着人类最后的净土。

不久前,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彭军为领队的18名摄制组成员,驾驶9辆专业改装越野车,从北京出发,抵达青海和西藏的无人区,对青藏高原无人区的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工作生活情况、高原生态环境、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等进行深入探访。总计行程一万余公里,途径的最高海拔地区接近人体生理极限的6000米。整个行程中,队员们战胜高原缺氧、高寒以及野兽出没等挑战,顺利完成拍摄任务。本报记者特对此活动予以报道。

□ 本报记者 谭玉刚 文/图

据领队彭军介绍,摄制组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进行紧张的准备,从多方面考量,进行了物资采购,以应对高原拍摄,包括野外露营装备、炊事装备、氧气瓶、食物、医疗应急装备以及车辆应急救援物资、拍摄装备、无人机等。最终摄制组于2019年12月7日从北京出发,在经历了2000多公里的紧张行驶后,于12月8日抵达青海省格尔木市。格尔木市位于青藏交界,海拔2780米,也是进入西藏的最后一个补给点,在这里摄制组进行了补给和休整。据彭军介绍,格尔木的海拔是最低的,之后的行程中海拔将直线上升,升高至4000米~5000米之间,摄制组在这里可以借此好好调整一下。

2019年12月9日早,队员们准时集结出发。当天的目标要翻越昆仑山脉,途径五道梁兵站,抵达沱沱河食宿。沱沱河海拔4530米,这也是摄制组到达的第一个海拔4000米以上的位置。经历了难熬的一晚,大家都出现了头痛、呕吐等高原反应。

转天,翻越了海拔高达5231米的唐古拉山山口,摄制组于晚上抵达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经过两天的高海拔长途行驶,摄制组成员几乎都出现了高原反应,因此决定在那曲休整一天。第二天所有队员都去医院输液了,他们从当地医生口中得知,因为正值冬季,没有植被,空气中含氧量比夏季低很多,导致高原反应的症状更严重一些。医生建议有严重高原反应的队员应准备及时下撤至低海拔地区,不舒服的时候要及时吸氧。彭军透露,大家普遍出现高反的情况,是因为中途没有得到充分休整,直线海拔上升较快,导致整个摄制组已呈疲态,情况不容乐观。在这么高海拔的情况下,那些在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生活,更要工作,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经历了7天的长途跋涉后,摄制组于2019年12月13日抵达此次拍摄任务的第一站——中国海拔最高的县城双湖县。双湖县平均海拔5000米,面积11.67万平方公里,人口13,470人。普若岗日冰川也位于双湖县,普若岗日冰川是除了南极、北极以外,世界第三大冰川,被誉为世界第三极,也是最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川。普若岗日冰川位于羌塘西北部的双湖特别区东北部90公里,属国家级羌塘保护区的核心区,距那曲镇560公里。普若岗日冰川处于羌塘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沿途及其周边地区可观赏到成群的野生动物。据了解,双湖县的野生动物有藏羚羊、藏野牦牛、藏野驴、黄羊、雪豹、棕熊、盘羊、石羊、狐狸、猞猁、旱獭、狼、雪鸡、野鸽、棕头鸥、斑头雁、鱼鸥、鸬鹚、燕鸥等。正是因为这些动物的存在,这里时常发生违法人员非法盗猎活动,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进藏旅游的人员增多,一些非法穿越无人区的组织和个人也频频出现在这里,双湖县森林公安局和野生动物保护站的主要针对非法盗猎和非法穿越人员开展执法。

彭军向记者介绍,摄制组在双湖县进行了休整。因为深入无人区后,是没有加油站和任何补给的,摄制组去双湖县安监局报备后,对所有车辆和油桶进行了加油。双湖县的野生动物保护站配备的四驱皮卡车,也是通过油桶来进行补给加油,完成例行的巡山、反盗猎行动。在双湖拍摄期间,双湖县委书记杨文升,县公安局边巴罗布局长及干警任警官,给予摄制组很大支持和帮助。

摄制组在得到充分的休整和补给后,于12月19日下午行驶抵达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曲管理局亚阿木管理站。这里也是通往世界第三极普若岗日冰川的必经之路,管理站的周围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温泉河。12月的羌塘已经是大雪封山,一片苍茫。离管理站很远的地方可以看到前方烟雾缭绕,那是一个天然的淡水温泉,出水温度在80多度,下游经常有动物在这条河里喝水。

亚阿木管理站共有8名工作人员,年纪都在20岁~30岁。站长桑噶今年32岁,是站里唯一的80后。桑噶的妻女就在羌塘所属的双湖县,虽然一家相距只有40多公里,但是鲜有团聚的机会。站长介绍,野保队员一年只有30天假期,其余时间都在无人区的腹地中巡逻。队员们都来自双湖县附近乡村,身处无人区,这里没有移动电话通信基站,队员们对外联络,需要拿着手机去十几公里外的一个山头才有信号。管理站的吃住环境也很艰苦,队员们只能轮换休息,有的很久不能回家,站里经常组织巡山活动,外出时常遭遇陷车、风雪等,工作和生活非常艰苦,高海拔还导致队员们普遍患有高原病。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进藏旅行的游客越来越多,经常有未经允许,擅自驾车和骑行的人进入无人区开展非法探险旅游活动,管理站经常劝阻一些未经允许进入保护区的游客。

在管理站队员的带领下,摄制组从管理站出发继续前往普若岗日冰川拍摄。这段路是非常颠簸的搓板路,一路上遇见成群结队的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狼群。据管理站队员介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相比保护区没有成立时已经明显增多。

大雪封山,道路积雪严重,很多地方的雪已经达到一米多深。几十公里的行驶,摄制组的车辆频频陷进去出不来,但在管理站队员们的帮助下,一次次化险为夷,最终抵达海拔5800米的普若岗日。虽然高原行驶让大家很疲惫,但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也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这里方圆几公里,山川跌宕起伏,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千里冰封,十分壮美。据悉,这里恰恰也是管理站队员们经常需要巡逻的地方,他们常年在无人区恶劣环境中工作,为了保护羌塘最后一片净土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深入羌塘拍摄后,摄制组从双湖出发,前往下一个目的地——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早在2017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同年11月,青海可可西里、新疆阿尔金山和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发布公告,禁止一切单位或个人随意进入保护区开展非法穿越活动,电影《可可西里》也是根据这里发生的故事拍摄而成。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说,20世纪90年代,曾发生过大量捕杀藏羚羊的盗猎事件。保护区成立后,可可西里和周边地区的藏羚羊种群数从1998年的1.5万只恢复增长到现在的5万多只,藏羚羊的保护取得了实质性成效。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力度的加大,盗杀藏羚羊的行为日渐减少。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党委书记布琼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可可西里连续10年没有发生藏羚羊盗猎案件,藏羚羊种群数量逐步恢复。

在整个拍摄活动中,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布周、书记布琼给予摄制组很大帮助。在索南达杰保护站,巡山队员达才还向大家讲述了队员巡山发生的感人故事:天气恶劣导致差点丢掉性命、车辆深陷沼泽孤立无援、救助受伤藏羚羊、与盗猎人员斗智斗勇等等,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已经成为保护站工作人员最平凡的工作。

羌塘和可可西里的拍摄任务接近尾声,但留在摄制组队员脑海的都是每一位保护站工作人员质朴的笑脸以及乐观积极的心态。正是有了这些无人区的守护者,才有了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和野生动物的天堂世界,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据了解,北京巅峰越野车会、玩路邦app、北京卡拓汽车服务中心、北京三五七越野以及微信公众号“拍照的智伟爱旅行”参与了此次拍摄活动。

2020-04-15 ——青藏高原无人区守护者拍摄记事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5285.htm 1 守望一方净土 保护自然生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