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稳预期 强活力 推动城市经济平稳运行

成都市发改委突出重点、纾危帮困、优化服务,坚持防控为先、分类指导、精准高效、统筹兼顾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 本报记者 何广丙

□ 赵 睿

如何打好疫情阻击战,确保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动能不减?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四川成都市发改委坚决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纾危帮困、优化服务,坚持防控为先、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精准高效,制定疫情防控、经济稳定等各项预案和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为全力保持城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出台了一揽子行动计划。

截至目前,成都市金融机构帮扶受疫情影响企业及个人金额超过96亿元,延长社保缴费单位超过4.1万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已获得国家重点保障贷款近30亿元,重点项目、规上工业实现100%复工。

应保尽保

防控发展齐头并进

记者获悉,为打好疫情阻击战,成都市发改委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六稳”,及时出台了20条政策措施,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创造复工复产条件。

“面对防控、发展双重压力,成都市紧扣保企业、保民生,坚持两手抓。在成立全市复工复产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精准施策,建立了‘复工援助热线+保障平台+项目专员’调度机制,落实‘一行业一方案’‘一企一策’,做好交通保障、返岗食宿、防疫体系共建、产业链协调等工作,为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打下了坚实基础。”成都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为推动防控、发展齐头并进,成都市瞄准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发力,通过健全应急监测和储备制度,搭建菜篮子全产业链价格监测平台,助力粮食企业加班生产,支持引导商超、市场等尽早恢复营业,确保从田间到“菜篮子”的直通供给。同时,依法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提升信息透明度,稳定市场预期,及时发放价格补贴保障困难人员生活。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城市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以及成都市东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南拓”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成都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工作,不断为加速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创新发展

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为推动经济平稳运行,成都市发改委在抓好防控等方面的基础上,将围绕释放政策红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加力增效激发产业功能区生态活力、着力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夯实投资底盘等三方面下功夫。介绍,表示。

在释放政策红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方面,将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围绕国家物流枢纽、城乡冷链等领域储备项目113个。争取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围绕7大领域储备项目428个。联合国开行、工商银行分别发起总规模480亿元(已授信41亿元)、1000亿元信贷资金专项,服务企业防疫和转型发展。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争取一批重大改革开放试点试验和重大功能平台项目,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预期环境。

在加力增效激发产业功能区生态活力方面,成都市将制定产业功能区2020建设计划,加速产业链重构和产业集群重塑。有序布局14个产业生态圈,鼓励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跨行政区域补链、强链、固链。依托“11+2”中心城区,打造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参与,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创新环境。全面划定66个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发布功能区配套需求清单,倾斜配置要素资源,鼓励企业接续参与8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

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夯实投资底盘方面,将紧扣国家“十四五”规划,发挥东进引领作用,策划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推动成都市南拓、北改、西控、中优区域加快数字经济和新经济、开放型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和消费经济布局。目前,已发布526条成德眉资同城化新经济机会清单,并将公布打通断头路等重大工作任务和项目清单,目前正加快推进川藏铁路、成达万高铁等四向拓展通道建设。

下一步,成都市将继续稳预期、强活力,以有效政策和务实举措,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贡献发改力量。

2020-03-06 成都市发改委突出重点、纾危帮困、优化服务,坚持防控为先、分类指导、精准高效、统筹兼顾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4434.htm 1 稳预期 强活力 推动城市经济平稳运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