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聚力“高新轻绿” 老工业城市凤凰涅槃

山东省淄博市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传统工业大市向新型工业化强市转变

□ 本报记者 袁 琳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山东省淄博市作为重要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近现代工业已走过115年发展历程,是中国重要的新材料、化工、医药、建材、装备制造基地。近年来,淄博市自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城市以来,乘着全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强劲东风,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聚力做好“高新轻绿”(产业层次高端化、产业体系新兴化、产业结构轻型化、产业发展绿色化)四篇文章,全力推动老工业城市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2020年1月9日~10日,第三届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活动在淄博召开。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司长童章舜在交流会上指出,要认真总结2017年以来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支持示范区建设的政策体系,不断细化每年“五个一”的年度工作机制,支持示范区在营商环境建设、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绿色可持续发展、协作协同转型等多方面继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要认真谋划2020年示范区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结合‘十四五’规划研究新时代支持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突出正向激励,将示范区建设与各项激励政策紧密结合。进一步聚焦规范管理,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进一步围绕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细化落实示范区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童章舜说。

据了解,淄博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将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作为全市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主攻点,集中攻坚突破,加快构建以新兴产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高端高质高效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传统工业大市向新型工业化强市转变。

产业转型

新思维谋划新思路

上世纪90年代,淄博经济实力雄厚,石油化工、医药等产业门类齐全,工业体系完备,是驰名中国的“工业之城”。然而,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环保压力,淄博的传统工业面临巨大的挑战。(相关报道见4版)

面对“矿竭城衰”的被动局面,淄博市加大投入转型,先行先试。2017年,淄博从全国120个老工业城市和262个全国资源型城市中被选中,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18年,淄博位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第二名,一大批“高新轻绿”项目开创淄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在交流会上介绍,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9个大类在淄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7个大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该市规模以上工业超70%。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8年淄博市生产总值达到5068.4亿元,同比增长6.1%。在产业结构方面,服务业占比提高到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9.5%。

“当前,淄博市正聚力发展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和陶瓷琉璃‘4+1’产业,加快构建‘753’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江敦涛介绍说。

集群发展 高端引领扩增量

“这里原来是60多个废弃矿坑,有11家水泥生产企业,30条生产线,还有20多家采石场和黏土矿,按照国家要求,淄博市在关停这些污染重的落后产能后,投巨资进行生态修复。”淄博高新区负责人介绍,淄博市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在中心城区东部淘汰落后产能、进行生态修复的基础上,高标准规划建设以MEMS芯片和集成电路芯片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园。

“现在,这里不仅变成了鸟语花香的休闲公园,还和清华同方合作布局了占地97万平方米的全国第一个MEMS产业园。”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淄博高新区MEMS产业孵化器是淄博市高标准规划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2012年,淄博高新区与清华大学成立国家高新区MEMS研究院,建设了“清华大学国家高新区MEMS研究院”“尤政院士工作站”以及“6英寸硅基MEMS研发制造平台”等10多个创新创业平台,为入园企业及高层次人才提供集设计、研发、孵化、产业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聚力打造MEMS芯片、集成电路芯片、智能传感器、仪器仪表等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

目前,园区已入住新恒汇、强茂电子等57家重点企业,聚集了包括4名院士、7名“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54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累计开发MEMS芯片单项工艺180项、产品工艺30余项,自主研发项目25个,引进高端产业项目45个。

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公布了第一批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山东有7个产业集群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其中,淄博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围。

创新绿色 动能转换优存量

建陶产业是淄博的优势传统产业,产能一度占全国的1/4。然而,传统建陶产业高污染、高能耗、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瓶颈,不仅成为淄博生态环境建设的沉重包袱,也对建陶产业健康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而如今,在淄博建陶产业园区内,崭新的现代化厂房高大、宽敞,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整齐排列。随着新金亿、名宇宏狮等多家企业正式点火出砖,淄博日日顺建陶产业园涌现出在建企业的投产潮,淄川建陶的振兴之路已然开启。

目前,首批入园企业10家,建设20条标准建陶生产线,已点火企业6家。园区外保留建陶企业20家,生产线49条。

陶瓷只是淄博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在这场包括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的升级过程中,还有很多企业折射出了淄博发展的新气象。

作为氟硅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东岳集团可谓是淄博新材料领域的标杆。特别是在膜材料行业的创新发展,有力支撑起“中国膜谷”的名号。

据了解,东岳集团加快氯碱膜国产化替代,彻底摆脱中国氯碱产业对国外膜的依赖,并在汹涌而来的氢能时代,研发了新能源汽车用的燃料电池膜。目前,东岳已与包括奔驰、福特、上汽、现代、巴拉德等全球5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淄博还对石化、机械、建材、纺织、医药等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2019年实施了323项市重点技改项目,培育了22家智慧工厂、135个智能车间,“上云”企业突破6000家,省级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达到62家。

生态保护 开辟绿色转型空间

在第三届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现场经验交流活动召开之际,淄博刚刚迎来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冬日暖阳下的淄川区孝妇河畔,白雪皑皑,天气晴朗,河水缓缓流淌,这都得益于淄博持续进行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据了解,当地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新建2座污水处理厂,完成6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污水管网107公里。2019年,淄博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7.88%。

近年来,淄博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启动实施了孝妇河黄土崖段高标准综合整治,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孝妇河全流域综合整治。先后投资100多亿元,实施了污染点源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配套、人工湿地和河道生态修复、水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安全防控等6大类工程,彻底解决了孝妇河流域长期以来的防洪安全隐患和水污染问题,倒逼沿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真正实现了治好一条河,带活一座城,实现了河道整治与园林景观充分融合,产业、生态、城市空间的有机衔接。

在加快引导发展方式向绿色化蜕变方面,淄博市聚焦污染防治、生态治理、资源综合利用“三大领域”,启动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和生态环保十个专项行动,全市完成大气污染治理任务2383项,在用燃煤机组全部实行超低排放改造,关停燃煤机组10台,淘汰改造20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903台,对502家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实施专项治理。2018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两年实现位次前移,同比改善11.8%,列全省第4位。

“我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传统产业比重偏高,经济转型压力较大,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把新动能培育起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发改委振兴司政策统筹协调处处长许欣说,“经过两年多的探索,首批示范区都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以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国家发改委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相关支持政策,指导各示范区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建设任务,总结推广示范区经验做法,推动示范区建设在新时代取得新进展。”

2020-01-17 山东省淄博市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传统工业大市向新型工业化强市转变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3645.htm 1 聚力“高新轻绿” 老工业城市凤凰涅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