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视野

引领绿色革命 勇攀彩纤之巅

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十几年如一日坚持走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为下游行业提供不需要染色的差别化功能性纤维解决方案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为华欣授予“绿色纤维”标志证书及牌匾

□ 林 琳

□ 本报记者 徐 军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和消费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急需更加清洁、更加环保的化纤制造方式。“务必让有限的资源,进行无限的循环。”因此,循环再利用化纤就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将绿色、环保、再生、可循环的概念逐步深入推进 。

新年伊始,“华欣多色系彩纤与循环再生功能性纤维发布会——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产品及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产品推广交流活动”在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欣)成功举行。

与会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走进华欣,围绕“原液着色化学纤维”与“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两大特色产品在绿色节能、低碳循环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观点,近距离了解该化纤企业的创新发展与特色产品。

“本次会议是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与绿色纤维联袂组织的一场纤维与品牌纺织企业的对接交流活动,是化纤协会统筹内部资源,加强对外服务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纤维产品的流行趋势日益丰富及获得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产品的不断增多,均离不开化纤科技的快速进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新伟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希望能起到强强联合的作用,宣传化纤行业的科技创新、宣传流行趋势产品和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产品,让下游用户了解和使用流行趋势产品和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产品,实现产品的产、研、销、用的无缝对接,让企业都取得良好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低碳环保

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循环是当前我国化纤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据了解,绿色纤维是指原料来源于生物质或可循环再生材料,生产过程低碳环保,制成品废弃后对环境无污染并且可再生循环再利用的化学纤维。主要包括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和原液着色化学纤维。

十几年来,华欣一直秉承“低碳产品、低碳经济”理念,专注于环保绿色纤维研发与生产,开创了多色系环保新材料的创新体系模式,通过对纺织化纤原料进行定性,用彩色化纤替代传统白色化纤,用原液着色技术替代后染色工艺,推动纺织化纤行业原料在需求应用领域的重大变化。

“公司自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多色系环保纺织新材料近500万吨,相当于累计为社会综合节省能耗500亿千瓦时电、减少污水排放近10亿吨、节省化工染辅料超过50万吨,经济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浙江华欣集团董事长曹欣羊说,目前,华欣现有四大生产基地,总资产达25亿元,主导的聚酯切片、彩色涤纶长丝、绣花线以及地毯线年产达到60万吨,再生聚酯切片年产可以达到3.5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彩色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和国际上最大的涤纶绣花线生产企业之一。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对我国化纤行业一直秉承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深表认同。“这场活动,既是环保可持续纤维、品牌、时尚的创新融合,也是华欣展示企业实力科技魅力的体现,更是化纤行业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升级的重要体现,对于促使纺织化纤行业和企业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今后,纺织化纤行业要继续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继续加强科技创新、自主研发,不断开发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低碳产品,推动行业的转型发展,引领行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蒋士成说。

2019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开始实行对华欣公司产品的绿色纤维标志认证工作,鉴于华欣公司的多色系彩纤与循环再生功能性纤维符合绿色纤维标志认证的条件,会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授予华欣“绿色纤维”标志证书及牌匾。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在授牌时表示:“希望华欣能再接再厉,以科技引领产业升级,将绿色革命进行到底。同时,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品牌商与生产商一起合力推进纺织产业链绿色化的进程。”

据了解,下一步,华欣将在浙江长兴生产基地新建40万吨多系环保纺织新材料项目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提升改造计划,使公司主体纤维形成1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120亿元,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目标。达产后,华欣年产100万吨原液着色纤维每年可为社会节电83亿千瓦时、节水1.8亿吨、节省化工染辅料13万吨。

技术引领

成就多色系彩纤龙头

华欣在研发上实行科技引领,建立了色彩中心、省级研发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近年来,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累计达到了25亿元。目前,彩色涤纶丝线色卡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卡之一。

目前,华欣出产的纤维品种涵盖了50D~600D范围内5000多种颜色46,000多种产品,在色丝的基础上添加功能性成分,形成彩色、超仿棉、再生环保涤纶长丝、绣花线、地毯线等多个系列产品,拥有143条螺杆生产线,可实现一个位、两个位、3个位、4个位、6个位、12个位的差别化品种生产;有试验纺丝机生产线10条,可实现一个、两个、4个、10个、12个丝饼的打样、小试、中试;还有36万吨一头两尾聚酯生产设备,其小头非常适合生产差别化(彩色)聚酯产品,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下游企业的差异化发展。

“我们之所以能完成目前比较流行的小批量、多色系样品和订单,能很好地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这些都是坚实基础。”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森军说。

汪森军表示,公司从行业源头控制污染源、从污染源头控制污染源,通过工艺技术创新用原液着色技术替代印染,每吨彩色纤维产品着色仅需添加7.5公斤颜料,减少了95%的化工用量。

根据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的精密测算,现每吨多色系环保纺织新材料比传统染色工艺可综合节省电8300千瓦时、水180吨、化工染辅料130公斤。从原料进行定性处理,不仅省去了染前处理、高温高压染色及染后处理等高能耗、高排放工序,还可满足不同物性指标的需求,可以进行系统化小批量、多颜色、多品种的生产,减少浪费、降低污染。

除了原液着色技术,华欣研发的超黑PET长丝黑度L值堪比印染黑色,具有成本低、无污染等优势。华欣已成功纺制出50D/72f、120D/36f、150D/48f等多个规格超黑涤纶长丝,此外液体色母粒、原位聚合色母粒生产技术持续走在了行业前列。目前,超黑涤纶长丝与原位聚合色母粒已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本文配图由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020-01-16 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十几年如一日坚持走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为下游行业提供不需要染色的差别化功能性纤维解决方案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3635.htm 1 引领绿色革命 勇攀彩纤之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