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少彬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现代化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的迅猛崛起,直接导致了土壤重金属超标(主要重金属汞、镉、铅、铬、锌、铜等元素)日益严重,以及耕地的过度使用,致使农药残留等各类污染加剧。我国土壤权威部门近期调查数据表明,土壤污染的形势已不容乐观,修复整治呼声不绝于耳,小规模的整治已然进入政府工作日程安排。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科学的修复和整治还在酝酿之中。如果再不痛下决心,进行大规模地修复和整治,任其发展恶化,必将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安全隐患。
城市中工业与住宅土壤修复因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通过市场操作,可以解决修复资金的来源问题;而其他土壤的修复因经济利益微薄,难以形成大的市场需求,亦难以吸收社会资本进入,所以只能靠中央政府运用财政资金加以引导和解决。作为我国财政部门,加强研究现行财政资金如何科学有效地支持耕地修复,并最终实现耕地修复的全面市场化,确是当前亟须思考的重大难题。
制定规划 划拨资金
我国土壤资源有限,土壤污染使得可以利用的土壤资源变得越来越少,极大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生产与粮食自给能力。土壤污染的治理时间十分长,其产生的危害不可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中长期耕地修复战略,用20年时间,对全国2023亿亩耕地进行整治和修复,每年计划修复1亿亩,以期完成这一项伟大而艰巨,造福千秋万代的任务。
财政部门可以将现有的一些农业实施专项资金合并,改为耕地修复整治资金。利用休耕期和冬闲期对耕地进行政府指导下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普查,采取重点详查和动态监测方法,全方位、多层面系统推进耕地和农产品监测与评价工作,确保耕地重金属污染的家底清楚,为进一步做好污染修复治理的科学规划和分类指导打好基础。
典型整治 绩效评价
结合我国区域内各研究机构现有研究成果,建立点源、线源、面源污染采样点分布模型,开展野外调查,采集水源、土壤与作物样品,进行化学定量分析;同时结合土地管理部门现有数据,研究和识别农业活动、工业活动、地质背景等不同途径所导致的水土环境主要污染类型及障碍因子,深入解析水土环境质量现状;应用统计学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典型土地整治项目区域水土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半定量识别土壤污染退化、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生态系统受损问题,为我国水土综合整治水土污染防治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如耕地修复是土壤修复的重要领域,可以以县为单位,设立“耕地修复生态银行”,解决耕地修复经营权的问题。所谓生态银行就是政府利用银行资金,购买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再以土地经营权抵押给银行,政府将集中的土地发包给农场或种粮大户,收取租金支付银行;或者让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直接入股政府土地管理平台,出租给农场和种粮大户,年终参与分红。由此,大面积耕地修复的制度障碍得以完美解决。建立“耕地修复生态银行”是解决财政资金紧张,长期支持耕地修复的一种选项。
参考上海新浜镇土壤整治工程,开展“生态循环/生态保育相耦合”的水土环境修复集成技术工程示范经验;依托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嘉兴古塘镇等土壤污染与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以“土壤污染/面源污染综合防控”为主要目标的水土环境修复集成技术示范,以期推动我国土壤修复计划的顺利实现。
综合施策 精准实施
一是借鉴日本的思路。可以鼓励我国企业大规模地去国外购买土地资源和租用外国土地资源,在海外建立国营、民营或混合股份制农业生产基地,以解决国内粮食问题。
二是大进大出,形成产能输出置换粮食和土地。以大进大出的方式,影响国际粮食的供给,以强大的人民币作为手段,置换世界产粮国的粮食和所需土地。
三是用经济区划调整解决行政区块的桎梏。允许先进地区在经济落后地区建立粮食基地,用先进的工业化理念进行粮食生产,以提高粮食产量和土地使用效能。
四是解决城市化进程与土地规模效应的比速。适度延缓城市化进程,渐进式地解决新城市人口的吃饭问题。
五解决好农业现代化与教育培训的问题。除了保护好现有可耕地以外,培训教育一批有知识、有文化、会种田的新一代农民,完成真正意义上人的现代化。
六是科技发展解决人和动物营养品供给替代。加强粮食替代品研发,用科学手段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七是建立低碳绿色大环保机制。绿色低碳环保是永恒的主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确保我们的事业一直进行下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