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北京市政协工作有声有色亮点纷呈

2019年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44次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大会会场 丁亚军 摄

□ 本报记者 于保明

□ 任阿龙 丁亚军

近日,北京市召开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作的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吉林表示,去年市政协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工作创新,会前组织委员围绕协商主题在移动履职平台上广泛讨论,会中通过视频连线实现主会场与分会场及委员手机端实时互动,全年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44次。同时,通过“委员听民意”网络平台征集群众意见,助力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目前,市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建成上线,初步实现数据整合、信息共享、实时互动、在线履职等功能。

吉林在报告中称,去年,市政协聚焦“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协商议政取得新成果,北京正在向着“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前行。去年,市政协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枢纽型城市,组织专委会与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联合调研,召开常委会议深入协商,提出建立国际消费枢纽型城市发展指标体系、提升北京国际教育消费影响力等建议。围绕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市政协协同组织4个区政协、10个街道乡镇开展实地调查和研讨论证,召开常委会议进行协商,提出加强“12345”平台建设、强化改革决策部署落实、推进街道综合执法等建议。

吉林表示,市政协着力推动民生福祉改善提高,围绕“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开展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提出补齐补好民生供给硬件短板等监督意见。今年市政协还将针对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等各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协商恳谈和提案办理协商,深入交流、回应关切。

吉林提出,建立市区两级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工作联动机制,市政协要发挥委员界别代表性强的优势,着力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探索建立界别委员工作室,吸收区政协委员参加;区政协应发挥委员贴近基层群众的优势,着力加强委员联系基层群众工作,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思路,探索在有条件的街乡、社区、大型居住区建立委员工作站,邀请市政协委员参加。同时,持续开展接听界别群众热线活动,支持青少年“模拟政协”社会实践,邀请群众旁听政协会议、参与协商座谈。在市政协网站建立委员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完善“委员听民意”“政协e事厅”“提案办理面对面”等直播栏目,打造网络联系群众品牌,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2020-01-16 2019年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44次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3609.htm 1 北京市政协工作有声有色亮点纷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