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公司

车险监管再升级 触红线或被叫停业务

2019年已对141个财险分支机构采取了停止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监管措施,涉及33家财险公司法人主体

□ 黄 蕾

刚刚过去的2019年,被称为“史上最严车险监管年”;而从监管释放的信号来看,2020年车险监管还将升级。

半个月前,银保监会财险部与人保、平安、太保、国寿、中华、大地、阳光、太平、天安、华安等10家财险公司开展车险集体监管谈话。业内知情人士表示,此次集体监管谈话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

一是通报近期车险主要监管举措及市场运行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23日,监管共对141个财险分支机构采取了停止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的监管措施,涉及33家财险公司法人主体;并对87个财险分支机构车险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处理责任人126人次。

二是定调2020年车险监管走向。加大车险整治市场乱象力度,不只叫停地市级分支机构,还可能叫停省级分公司、甚至总公司;加大高管人员责任追究力度。被停商业车险业务的相应公司,在上级机构对其及高管问责处理后,再解除监管禁令;加强考核政策窗口指导。要求10家财险公司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并将考核指标报送给监管;继续推进车险综合改革研究,深入征求各方意见。

叫停141个分支机构车险业务

在这次集体约谈中,监管通报的数据显示:2019年已对141个财险分支机构采取了停止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的监管措施,涉及33家财险公司法人主体。

其中,山东、河北、内蒙古这三个地区被叫停的机构最多。被叫停分支机构最多的财险法人主体主要集中在车险市场头部公司。

33家财险公司法人主体,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全国共有88家财险法人公司(截至2018年末),这意味着曾被叫停部分区域商业车险业务的公司占了近四成。若剔除部分外资产险公司目前不做车险业务的因素,可能该占比数据还要更高。

此外,2019年,监管共对87个财险分支机构车险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罚款1735万元,处理责任人126人次。已将164个车险违法违规线索移交相关银保监局查处,通过银保信平台数据,监测监管措施落实情况。

市场秩序有好转违规苗头再现

财险公司被叫停商业车险业务,是2019年以来监管大规模车险整治行动的结果。地方银保监部门在对车险业务进行检查时,发现并查实了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这些行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通过给予或承诺给予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变相突破报批费率水平,保险公司通过代理人或业务员返还现金的方式比较普遍。

通过虚列其他费用套取手续费变相突破报批手续费率水平,保险公司通过虚列宣传费、劳务费、咨询费等费用科目来套取手续费的方式比较普遍。

费用数据不真实,保险公司向中介机构承诺支付高于报批水平的手续费率,但不及时入账。

不难发现,这三大违法违规行为一直是车险行业的老问题。

此次会上通报的情况显示:在持续严监管下,近期以来,车险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但基础并不稳固;费用率明显下降,但2019年11月出现反弹;保费增速企稳回升,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公司经营行为有所规范,但经营理念仍未根本扭转。

具体来看,近期车险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保费实现平稳增长,同比增长4.4%;综合费用率稳步下降,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承保利润大幅增加,同比增长182%;业管费异常增长得到遏制;经营性现金流明显改善,同比增长411%;准备金提取充足率上升,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市场主体经营分化明显,业务和盈利有向大公司集中的趋势。

但同时,一些问题表现比较突出。

2019年11月以来,综合费用率有所反弹,环比上升2.4个百分点;费用延迟入账又有抬头;市场费用向理赔端转移现象增多;车险费用向其他险种转移现象增多,非车险业管费增速异常。

规避监管的行为有所发生,发现4起通过异地出单来规避停止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监管措施的行为并进行了加重处理;不少公司仍存侥幸心理,错误认为严监管只是“一阵风”。

会议上传出的信息还显示,从2020年形势预判来看,汽车销售将有所回暖,但尚难言乐观;车险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但手段仍比较粗放;车险经营将进一步分化,但中小公司经营压力更需关注;车险综合改革势在必行,但行业准备仍有待加强;车险监管将继续趋严,但标准尺度有待一致。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银保监会财险部在此次会议上对于下一步的监管措施提出四点建议:加大整治市场乱象力度、加大高管人员责任追究力度、加强考核政策窗口指导、继续推进车险综合改革研究,深入征求各方意见。

据了解,参会的10家财险公司主要负责人在会上作表态发言,表示将积极做好下一步车险综合改革配套准备工作。

2020-01-07 2019年已对141个财险分支机构采取了停止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监管措施,涉及33家财险公司法人主体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3252.htm 1 车险监管再升级 触红线或被叫停业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