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民生视窗

237个城市已启动垃圾强制分类

18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超过70%

□ 新 华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目前,全国有237个城市已启动垃圾分类,上海、厦门、杭州、宁波、广州、深圳等18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超过70%。2019年“全面启动”和“强制分类”的按钮按下后,各地落实情况究竟如何?“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追踪。

按照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记者从住建部了解到,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4省已出台地方法规,河北等12省份地方法规进入立法程序。46个重点城市中,已有30个城市出台生活垃圾分类法规或规章,还有16个城市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立法计划或已形成草案。

出台法规的30个城市均对垃圾分类提出强制要求,明确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其中以罚款为主,警告或限期整改为辅。多数城市规定对个人最高罚款200元,对单位最高处罚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46个重点城市中,太原、深圳等16个城市还用信用惩戒手段,将单位和个人因拒不承担生活垃圾分类责任被处罚的,作为不良行为记录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实施联合惩戒。

奖惩并重是此次垃圾强制分类的一个突出特点。北京、上海、厦门、宁波等城市还对生活垃圾分类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或奖励。上海市定期发布垃圾分类的“光荣榜”,评选出示范街镇。深圳规定,分类成效显著的家庭可获得2000元补助资金,住宅区最高3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地方探索通过物质鼓励,激发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西安市长安区探索“垃圾银行”模式,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粘贴二维码后投入回收箱积分,积分可在指定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等。

还有一些地方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垃圾分类。上海推行智能垃圾箱房,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刷指定卡才能开箱投放。每张卡“绑定”一户居民,投放时卡对应的居民信息会自动传输到居委会后台。通过刷卡数据和频次,居委会可以判断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快速找到不遵守规定的个体。

垃圾强制分类更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随着源头端分类垃圾规模的提高,后端处理市场迅速扩大。西安市近期将会有4家生活垃圾焚烧厂投入运营,餐厨垃圾处理厂等其他终端设施也在建设中。在云南、广西、甘肃、陕西等地一些乡镇和农村地区,小吨位的垃圾热解气化技术近年来不断被投入使用。

目前,在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7.7万个小区和4900万户家庭,居民小区覆盖率平均达到53.9%。其中,上海、厦门、杭州、宁波、广州和深圳等18个城市覆盖率超过70%。

垃圾分类达标率也不断提升。广州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6%,已经超过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2020年底达到35%以上的要求。

上海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已从2018年的15%提升至90%。根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上海市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较2018年12月增长3.7倍,湿垃圾分出量增长1倍,干垃圾处置量减少38%,有害垃圾分出量同步增长13倍多。

2020-01-06 18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超过70%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3150.htm 1 237个城市已启动垃圾强制分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