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善建者行 善创者成

——记正在崛起的四川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达州高新区俯瞰

达州高新区授牌仪式

梨树坪湿地公园

长田科创城夜景

□ 本报记者 李凌晨 蒋良明

2019年12月3日,随着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达州高新区)授牌,标志着达州市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吹响进军的号角。历时半年,达州经开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在秦巴连片扶贫区这片土地上,“中国纤谷智汇新城”冉冉升起,将在国家创新驱动版图上抒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达州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嘉陵江上游,人口700万,是四川省人口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和商贸中心。达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饶,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美誉,正在全力实现经济总量“冲刺4000亿”、城市规模“建设双300”,围绕“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达州高新区位于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核心腹地,构筑了水、陆、空交通枢纽,强大的设施配套及物流网络,形成了达州与世界紧紧相连的态势。

日前,记者走进达州这座魅力之城,感受到了代表这座城市发展速度的高新区的惊人变化。

挖掘机的轰鸣声,鳞次栉比的厂房,星罗棋布的住宅小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达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达州高新区托管面积143平方公里,辖2个乡46个行政村(社区),当初这些地方全是浅丘荒地,随着近几年来的发展,这个曾经位于主城区的周边乡镇,一跃而成为达州工业强市战略的主战场、资源转化的主阵地、产业振兴的“火车头”。

高端引领构筑现代化产业园区

近年来,达州高新区紧紧围绕四川省委“一干多支”战略部署和达州市委“12335”总体要求,紧扣“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目标,围绕“区域中心城市门户、东出北上开放口岸、现代产业集聚高地”三个定位,着力打造“知者向往、来者依恋”的现代化园区格局。

前瞻性规划,提升园区档次。确立“中国纤谷智汇新城”发展新定位,纵向以经开大道、机场大道、南北一号、三号干道等为纽带,横向以中坝大桥、长田大道、百花路等为牵引,北融西城、南城,南拓新机场、高铁站,西接铁山森林公园,形成“产业核心区、临空临铁经济带、长田科创新城、堰坝总部新城、阁幺生态新城”与“一核一带三城”空间发展格局;明晰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2+1”产业体系,编制数字经济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6大特色园区规划,构建“一区多园”产业发展格局;致力高新区1年筑基、2年晋位、3年升级,全面建成高新产业集聚区、开放口岸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创新发展先行区,以清晰蓝图吸引投资,“愿到高新”实现历史之最,全年深入洽谈项目突破120个。

全方位扶持,增强园区活力。全力做好“招大引强、扶优育强、做大做强”三篇文章,实施“1141”招商攻坚行动,2019年新签约项目39个,投资总额231.38亿元,3类500强企业3家;出台扶持主导产业发展“3+24”措施,开展项目攻坚“最后一公里”行动,推进容缺审批、承诺审批制度,兑现政策扶持资金近2亿元,解决企业问题160余项,2019年新签约项目动工率高达85%;精选10家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上市企业培育计划、总部企业扶持计划,推动重点企业30个投资超130亿元项目落地,提升企业净利润50%以上。

智慧化配套,升级园区平台。致力让入驻的企业发展好,依托川大、西南交大等高校,组建玄纤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和达州高新产业发展研究院,建设四川新材料职业学校,实施产业工人定制培养计划,为园区提供技术人才2700人;建立智能服务平台,针对园区占地面积广、公共区域多、组织多元等问题,依托深兰科技、软通动力等数字企业,联合联通公司成立5G服务中心,盯住出行、办公、物流、生活等必备要素,搭建资源共享、功能互用的智慧服务平台。

据了解,高新区首期开发面积55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中,累计入驻企业589家,工业企业174家,规上工业企业54家,引进了贵州瓮福、兆纪光电、蓝润集团、航天拓达、中铁二十三局等知名品牌企业。

记者在四川炬原玄武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对玄武岩石进行高温抽丝。据公司总经理王先刚介绍,玄武岩纤维是四大高性能纤维之一,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性、耐高温、隔音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复合井盖、装配式厕所、化粪池等,市场前景极为广阔,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是四川省四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之一。2018年4月28日,年产4000吨玄武岩连续纤维生产线一期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公司规划的年产20,000吨玄武岩纤维生产线,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成本最低,质量最优,品种最多,环保最好”的玄武岩连续纤维及后制品研发生产基地。

谈到选择在高新区发展,王先刚说,这得益于高新区在各方面的优惠政策,政府提供便宜的水、电、气价,定制化招引下游企业,让企业在发展初期不被束缚,尽可能轻装前行。

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强光说,我们通过多次考察,才选择到达州发展,主要是达州政策好,生态环境好,交通便利。政府不仅给了200亩土地,还平整了场地,针对员工上下班不便的问题,提供定制化公交,特别“暖心”。

在纤尘不染的工厂,记者看见,工人们正在有序作业。据了解,深圳兆纪光电产品主要供应联想、华为、京东方、华硕、小米、友达光电、群创光电等国内外知名龙头显示企业。2019年实现产值5亿元,2020年铺开17条生产线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2亿元。

高质发展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产业业态的高端、产业输出的高质。近年来,达州高新区突出“建链+补链、耦合+赋能”,实现了从单一企业到特色园区再到产业生态圈的“三级跳”。

推动龙头企业向十亿级攀升。依托兆纪光电、金恒机械、玖源化工、华川机械等10家龙头企业,加快延链补链,在2019年锁定的102个产业招商项目中,与龙头企业有关联度的占60%,依托玖源化工碳酸二甲酯吸引下游项目2个,依托炬原玄纤、航天拓达建成投产引进后制品项目3个,依托南国印染仿生化纤建成轻纺全产业链园区,有力踏出单一厂区向集聚园区转变的步伐。

推动产业链向百亿级迈进。彰显优势产业的吸附效应,通过不断的延链补链、合纵连横,形成独具特色的百亿级“园中园”集群。规划6000亩,全国最大的玄武岩纤维全产业链生产研发基地“中国纤谷”,预计到202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税收35亿元;规划1000亩,延链启动的30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上海快思瑞膨胀微球和中节能反光材料项目,预计到2025年实现总产值200亿元,税收15亿元;规划3000亩,延伸瓮福磷酸、玖源乙烯酯丙烯酯产品链条与正威集团建设的百亿级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集群,预计到2025年实现总产值100亿元,税收8亿元;规划4160亩,以兆纪光电、金联富、曦鸿电子等41家企业形成的川东北高新数字产业园、智能电子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集群“秦巴智谷”,预计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2025年入驻80家企业以上,年产值500亿元。实现由传统的单一园区向特色园区的“蝶变”。

推动产业生态向千亿拉动。做大生产维,采取“提笼换位、腾笼换鸟”的方式,对现有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企业实行重新选址和调整业态,对占而未建项目实行重新规划,加快同业态产业加速集聚。做优服务维,创新建立新进产业项目招引、建设、投产“三评价”制度,以金融扶持、配套服务、人才保障及产业赋能为重点,全链条精细服务产业发展。做强基础维,借助机场高铁、西部陆海新通道、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等基础优势,规划综合保税港区、川东陆港建设,不断织密产业可持续发展多维网络体系,培育高效可靠的产业生态圈,拉动产业集群发展,让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30%,有效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19年1月~10月,高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长8.7%,高于达州市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跃居达州市第一;规上工业累计增长9.9%,高于达州市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位居达州市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12.5%,高于达州市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排名达州市第四。

产城融合打造川东北城市名片

达州市委、市政府在达州高新区规划理念、功能布局、智慧智能、人文生态等方面深度谋划,坚持高端塑造城市,致力建成达州“双300”城市新样板,建设定位前沿、功能现代的样板化产业新城,全力构建创新型现代化生态宜居、宜业、产城示范区。

以产业社区建设,推动区域功能融合。采取“园区+社区”模式,以秦巴数字产业园、玄纤产业园等园中园为产业社区建设试点,通过建设邻里中心、人才公寓、生活超市、银行柜台、电信营业厅、职工食堂、休闲广场等生活配套设施,打造集综合政务、管理咨询、物业管理、金融财务、物流配送于一体的3.0版产业功能区,实现小尺度空间的区域性产城融合,做强产业功能、补齐生活短板,着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集中承载地和展示区。

聚焦智汇新城,致力条块要素融合。围绕“产城一体化”思路,以组群式理念策划功能区发展方向和主体定位,实现城市、产业等条块要素间的高度衔接,深度融合。堰坝总部新城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吸引社会资本500亿元,重点布局企业总部、研发检测单位、软件材料配送单位50家,预计税收贡献将达到100亿元。长田科创新区规划面积12.75平方公里,重点布局李家嘴滨江商业区、长田坝高尚住宅区,配套高端学校、现代医院、星级酒店,火峰山、大尖子山生态城市绿地,满足10万城市人口居住生活,带动消费80亿元。阁幺文旅新区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重点布局城市主题游乐、健康休闲小镇、巴山风情体验村落,无缝连接铁山森林公园,顺应全域旅游发展趋势,打造达州“双300”城市后花园,切实降低长距离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资源要素集约节约水平,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城市经济和人口的承载能力,提高功能复合率和宜业宜居度。

秉承宜居宜业,加快新区生态融合。着力找准城市建设、功能布局和居民需求的契合点,高度关注现代城市人文需求的多样性和消费偏好的差异性,注重加强人文生活和绿色生态环境相得益彰,因地制宜布局生活性设施、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智能性生活管理,高效推动12个城市节点、20条市政通道建设,加快5G智能停车、智慧保洁、智能公交布局,构建景区化、景观化、人文化生产生活品质体系,打造“人在公园里生活,在花园里办公”的品质城市生活形态,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目前,蓝润、四川腾达、浩君集团、企业总部园区等总部基地已开工建设,春风屿湖、梨树坪湿地公园提升工程、堰坝长田3所学校正加快建设,1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即将落户。2025年,达州高新区总人口将达到30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0万人。

善建者行,善创者成。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征程。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达州市委书记包惠在达州高新区揭牌仪式上誓言:“我们要加快建设目标高远、定位高远的发展新兴区,把达州高新区打造成达州经济发展的主平台、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和动力增长的主引擎,确保一年筑牢创建基础,两年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五年提档进位,步入国家高新区中等水平。”

(本文配图由达州高新区提供)

2019-12-27 ——记正在崛起的四川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2913.htm 1 善建者行 善创者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