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区域观察

安徽桐城打造长三角生态文明样板区

2019年度68个重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全部完成,绿色发展主基调形成

□ 汪桂云 潘月琴

“要想发展,只有痛下决心,退城进区。”桐城“老字号”企业——安徽永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咬牙在桐城经济开发区购地70亩新建厂房,投资1亿多元添置先进设备,其中1000多万元的喷粉生产线取代了老式的喷漆生产线,客户对现在的产品质量频频称赞。退城进区不仅彻底解决了永生机械公司“环保不过关”的后顾之忧,而且员工对现在的工作环境也十分满意。

与永生公司脱胎换骨式的“环保革命”相比,安庆汇通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多轮驱动”促环保达标,通过执行末端治理还旧账、淘汰落后产能上新设备、新上项目“三同时”措施,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据该公司综合部部长汪庆春介绍,2018年,公司产值3.8亿元,用工减少50余人,人均产值100万元,人均税收8万元;今年,公司又相继投入各项技改近5000万元,预计到2021年,人均产值可达150万元,人均税收可达15万元,这些都是注重环保带来的新变化。

桐城市从问题入手,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不断掀起环保攻坚战,促进环保问题整改事项逐一落实;强化顶层设计,树高标杆,推进环保工作一路向好。

瞄准欠账

挂图作战补短板

近年来,桐城以151个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反馈的信访件问题为抓手,建立任务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围绕“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五大行动,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目前,桐城2019年度68个重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率100%。严控露天焚烧行为,同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达91%以上;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54家,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式管理,落实差异化减排,制定错峰生产方案,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在全省61个县(市)PM2.5浓度季度考核中,第一季度排名居中,第二、三季度排名位列第三。

目前,桐城已通过安庆市“三督组”签字验收销号146个环保问题,剩余5个污水处理问题整改正在有序推进,2020年年底前销号;31个江豚保护区问题已完成整改销号5个,剩余11个正在按照时序进度稳步推进。

抓实环保

三分部署七分执行

桐城市充分发挥源头控制、日常监管、末端治理的链式高效管理机制作用,持之以恒抓落实。

桐城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将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重要前置条件,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186个,加强排污许可管理,核发排污许可证2家,督促10个重点排污单位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和1408家塑包印刷行业企业落实规范整治。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秸秆禁烧巡查、固废排查和危废专项执法检查等,开展“双随机”检查416起,下发环境监察意见书211份,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6件。同时加强“两法”衔接工作,办理重大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公安机关2起,行政拘留1人,刑事拘留1人;重视环境信访调处工作,共接到各类信访投诉件400余件,均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统筹协调

构建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

桐城市成立了高规格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政委和指挥长,各镇(街、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统筹、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大格局。

桐城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在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生态文明考核权重提高到20%以上,引导全市干部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转化为内在行动和价值追求。

桐城强化规划引领,编制《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制定《桐城市2018~2022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等系列指导性文件,突出“生态桐城、绿色发展”主基调,以绿色美好家园建设、绿色产业培育、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保护建设、污染综合治理、生态文明风尚塑造等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引领、项目推动、乡村振兴、全域统筹、改革深化、生态优先、全民共享等重大举措,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桐城样板。

2019-12-26 2019年度68个重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全部完成,绿色发展主基调形成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2857.htm 1 安徽桐城打造长三角生态文明样板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