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条

立足生态本底优势 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

——湖北咸宁市探索实践绿色高质量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吴宏林

湖北省咸宁市地处长江之滨,是湖北的南大门,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境内水域密布、河网纵横,1.8万多处大小泉眼遍布全市,“县县有温泉,处处涌沸波”,是闻名全国的温泉之城。咸宁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0.4%,城市绿地率达38%,是中国桂花之乡、茶叶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最适合人居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国家级殊荣。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公园城市建设重要论述,咸宁市委、市政府立足生态本底优势和城市特质,顺势而为提出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举措,将咸宁绿色潜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实现咸宁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全市300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提升城市内涵品质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018年7月,咸宁市按照公园城市建设要求,推进城市发展与有效治理,解决城市长期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退化、传统风貌特色缺失、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同年8月,咸宁市委五届四次全会提出,突出“小巧、精致、灵秀”的城市特质,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作为全省首个启动公园城市建设的城市,咸宁坚持“依山、拥湖、面江、同城”的城市发展理念,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及城市发展新模式。

2019年1月5日,咸宁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紧紧围绕加快建成全省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增长极、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形成“133”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布局,加快实现咸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1月25日,咸宁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落实“133”区域和产业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施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主城区公园城市“十大工程”建设,启动县市公园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内涵品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10月14日,历时近一年的探索研究,咸宁制定完成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公园城市建设指南》,并获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从生态、生活、美学、文化、发展和社会六个领域进行研究,提出公园城市建设的目标、路径和实施策略。

八项举措同时发力

推进公园城市建设

锚固好市域生态本底。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咸宁科学制定市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划定和严守“三条控制线”,加强山体、水体、水源地、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合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实施长江干支流沿线、湖泊沿岸和铁道、国道、省道两旁等重点区域国土绿化工程,精准提升生态植被质量。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坚持穿新鞋、走绿道,转换产业发展动能,构建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全域旅游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特色产业,确保绿色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大于50%,发展“公园+产业”建设模式,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在新城区建设和城市更新中,以公园绿地为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就近规划建设餐饮购物、运动休闲、教育培训、康养、商务等产业设施,促进综合服务业生态产业化。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园体系。以全域生态资源为公园城市之“底”,以丘陵山地自然风光为公园城市之“景”,在市域范围内重点围绕长江南岸、斧头湖、幕阜山、淦河等区域,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生态农业园、乡村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田园综合体,激活乡村活力;加快城市公园绿地和城郊风景游憩地建设,实现由“城中建园”到“园中建城”转变,打造人、家、城、园共生共荣的公园城市形象与格局,加快市域绿道网络建设,贯通各类户外休闲活动空间,实施城区山体彩化提升和公园化改造,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就近休闲活动场所。

营造公园化宜居生活环境。建设公园化社区,采取“老城区+公园”和新城区“公园+”模式,加快社区开放共享绿地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居民休闲游憩、健身运动、互动交流等创造美好的共享空间,人均社区共享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实施城市公共空间贯通计划,开展街道空间公园化改造,按照“一街一品”要求,利用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空间建设宽度不少于8米的街道公园游憩带,贯通城市公园、城市广场、街头小游园等各类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开放、共享的优美街巷空间环境。

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生态体育中心、市民之家、大剧院等大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普惠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多样性健身休闲空间、快捷便民的商业服务供给,形成布局均衡、服务均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近3年来,中心城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2所,增加学位1.3万多个。

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空间采取组团式布局,各功能组团间结合地形留出生态廊道,保障城市通风和卫生防护安全;实施自然水系连通工程,保护好城市海绵体,给洪水找出路,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制定实施城市防灾避险规划,建立防灾避险预警体系和有效的安全防御、疏散体系,开展全民防灾应急教育。

塑造鄂南地域特色风貌。保护城市自然山形地貌、自然山水空间格局完整性,彰显“小巧、精致、灵秀”城市个性与特色;保护和修补城市传统生活街区、传统村落和民居、桥梁、牌坊等传统建筑,注重对鄂南地域建筑风貌代表性元素的保护与推广,留住城市记忆,2019年已完成36个老旧小区综合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功能改造提升;加强城市出入门户、滨水地区、公园绿地、广场等重要节点视线廊道和风貌管控,塑造“开窗见景、推门见绿、四季见花”的城市风光。

2019-12-25 ——湖北咸宁市探索实践绿色高质量发展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2789.htm 1 立足生态本底优势 建优建美长江流域公园城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