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季平
河北省南和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积极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使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长期形成的丧葬旧习积弊却难以得到有效治理。为改变这一局面,今年以来,该县全力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实现了社会效益和改革效益的双赢。节俭、文明、高效的新时代绿色殡葬方式被越来越多群众所自觉接受。
除旧立新 树立新风尚
推行绿色殡葬,首先是转变群众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对这一艰难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县成立了绿色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及发挥乡镇干部、农村党员和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的典型带动作用,通过集中学习、外出参观等方式,自觉当好绿色殡葬改革的倡导者、宣传者、参与者。全县70余家党政机关和单位、218个行政村的6400余名党员干部签订了绿色殡葬改革承诺书。
为普及和提升群众对绿色殡葬改革的认识,南和县通过当地媒体开辟绿色殡葬改革专栏,在农村举办村民座谈会、悬挂条幅、大喇叭广播、分发倡议书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全面深入宣传绿色殡葬改革的必要性和相关惠民政策措施。
破旧必要立新,南和县结合国家出台的《殡葬管理条例》和民政部等16部委《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指导意见》通知等文件精神,制定《三年攻坚计划(2019-2021年)》,坚持“全域推进、分步实施、长效施治”原则,以改革思维除旧立新,扎实推进。同时,该县结合县情实际,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殡葬改革的实施方案》,对新建公益性公墓的建设、使用程序、管理维护,老旧墓地“瘦身”、生态绿化等明确了实施标准。并将绿色殡葬纳入村规民约,发挥各村红白理事会作用,在全县推行以“厚养礼葬”和“追思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丧事礼仪改革。
公益惠民 提升硬件建设
为提升绿色殡葬的群众满意程度,南和县积极改善硬件设施,新建了县殡仪馆、骨灰堂,现在殡管所建筑面积达5800余平方米,可实现遗体告别、火化、骨灰寄存、祭祀一条龙服务,设立的2万余个骨灰堂位可满足全县未来10年的寄存需求。此外,还对火化炉进行了升级改造,并配备消烟除尘设备、尾气处理设备,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对没有陵园用地的镇村,结合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按每2万人一处公益性公墓标准建设,原则上不低于10亩,县财政以每亩10万元~12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截至目前,南和县已经规划建设县乡村三级公益性公墓123处,完成了115个老旧陵园和60,829个老旧坟墓标准化“瘦身”,腾出土地800余亩。
县里按照“集约化、园林化、生态化”的标准全面推行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并将此纳入到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畴,建成后由属地乡镇进行统一管理。
节约环保 消解诸多问题
另据统计,改革后全县平均每年丧葬总支出从7000余万元下降到460万元;统一使用骨灰盒安葬后,全县每年可节约木材2300余立方米。
在南和县,绿色文明殡葬逐渐成为新时尚,既为老百姓减少了不必要的额外花销,也让“厚养礼葬”的孝道精神传遍了南和县的角角落落,同时也消解了传统丧葬带来的土地浪费、环境污染和祭祀带来的火灾安全隐患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