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视野

以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提升蓉城妇女工作活力

——成都市妇联开展组织建设调查研究

□ 胡娅萍

近年来,成都市妇联严格遵循党中央、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强“三性”、去“四化”,坚持以组织建设改革创新为突破,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妇女工作活力进一步激发。今年成都市妇联的调研分析认为,成都妇联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都模式”“成都样本”,但也面临新的挑战需精准施策。

成都妇联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成都妇女群体结构、思想状况、利益需求的多元化,对妇联组织机制、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妇联组织建设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妇联基层组织运行良莠不齐。少数区(市)县的妇联组织覆盖面还不够广,“两新”组织的妇女组织建设短板明显。一些妇联基层组织虽组织架构完善,但开展活动较少,服务方式较单一,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妇联干部整体素能有待提升。基层妇联干部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较低、专业性方面还有待提高,超过90%的村(社区)妇联主席都是兼职,工作能力和精力受到一定限制。

拓展延伸妇联工作方式不够。一些创新性的探索处于“点上开花”阶段,与全市推广还有一定距离。部分县(市)农村妇女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的后劲还不足。

成都妇联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的对策建议

妇联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着力组织架构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推动妇联组织强“三性”、去“四化”。

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推动妇联工作改革创新。一是深化组织架构改革创新。坚持以“妇女之家”建设运营为统揽,探索并推广“妇代会+各类妇女团体”的新型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发展联谊组织,搭建交往平台。二是打造高素质妇女干部队伍。加大对妇联干部的培养推荐力度,推动妇联干部的输送和交流,提高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激发妇联干部的激情和活力。三是加强专业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运用。多用、善用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加强群团工作,大力联结社会力量,扩大服务妇女儿童及家庭的“立体网”。

深化区域化发展理念,统筹社会资源形成服务妇女群众的合力。一是探索打开大门建妇联。进一步打破行政隶属,探索村居统筹、商圈统筹、楼宇统筹、行业统筹等多种模式建妇联组织,实现组织联网。二是加大购买社会服务力度。坚持从妇女儿童需求出发,设计包装工作品牌和项目,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交由专业社会组织具体承办。三是统筹各方妇女工作力量。加强与社会各界深度合作,建立联系服务优秀女性人才的工作机制,借智、借力、借势推动妇女工作创新发展。

发挥妇联主导作用,加大对女性社会组织的联系和引领力度。一是加强对女性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充分发挥正确的政治导向作用,强化对承接项目的社工机构政治性的引导、工作理念的渗透,使其在项目运作中认同并遵循妇联的工作使命和价值理念。二是加强对女性社会组织的扶持培育。着力培育有利于改善妇女儿童民生、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的公益慈善类女性社会组织,重点扶持妇女就业创业、妇女维权等专业性、行业性女性社会组织。三是加强对女性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探索成立女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指导中心,为入驻的女性社会组织提供初期孵化、政策咨询、能力建设、项目指导等集约化服务。

充分发挥大数据功能,促进妇联工作线上线下互动融合。一是科学规划和设计网上服务项目。坚持以妇女需求为本选定服务项目,使妇女群众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及时方便地了解妇联工作、获取咨询和服务。二是促进线上线下服务有效对接。探索建立妇联组织、社会组织、专家团队、企业等多方联动的合作机制,通过线下和线上平台实现服务资源的供需对接。三是运用大数据实现精准服务。依托大数据分析妇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服务评价和反馈信息等,健全服务项目评价审核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工作布局,使服务内容更加精准对路。

(作者系成都市妇女联合会组织部部长)

2019-12-09 ——成都市妇联开展组织建设调查研究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1980.htm 1 以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提升蓉城妇女工作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