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正阳
秋招结束,未拿到就职资格的大四毕业生们急于拿出一份亮眼的简历去求职。据报道,不少大学生为此花钱找人制作简历。除了知名招聘平台,一些电商平台上也有代写简历业务,价格从5元到几百元不等。
把简历整得高大上,固然能吸引招聘单位的注意力,但如果添加根本不存在的荣誉和资历,即使用人单位一时没有识别出来,也难免在日后的职场生涯中原形毕露。
红网发表的评论称,“如此弄虚作假的做法,涉扰乱求职公平秩序,也有违诚信原则。”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一旦被单位发现后,单位随时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不承担任何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求职简历既是一份身份和实力证明,更是一份“诚信证明”。
《深圳特区报》同样认为,求职简历诚信非常重要。样式精美、经历丰富的简历固然受招聘者青睐,可这一切都应当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求职简历,不管是自己制作还是代写的,适当包装无可厚非,倘若“无中生有”为简历“注水”、伪造学历、编造实习经历,就是一种出卖诚信的欺骗行为。在信用为本、信息互通的时代,使用假简历,求职者面临的不仅是失去心爱的工作,更可能面临进入“求职黑名单”的风险,为自己的不诚信买单。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教授曾智认为,之所以出现大学生求职时给简历“注水”的现象,企业招聘标准模式化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难以符合情况的同学就会选择采用各种方式迎合企业条件,甚至‘铤而走险’去‘造假’。”
《北京晚报》也对此提出建议,部分大学生写不好简历,或者觉得简历没什么可写,也应当引起学校的重视。高校培养人才,负有向社会推荐人才的责任。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成熟的生涯教育、有专业的就业培训、有充足的实习机会,如此就会避免他们将自己的简历交付到陌生商家手上。学生们能够自信、自如地写简历,才是用人单位觅得良才的通道,也才能让代写简历的歪门邪道再无生存空间。
诚信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毕业生的求职简历,也应该成为一张“诚信履历”,毕业生走向社会的时间越长,越会认识到诚信在一个人职业发展上的重要性。不管毕业的求职简历是光鲜还是朴素,都应该坚持诚信第一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