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明慧报道 国内首例依托区块链和大数据应用、基于新型科学估值标准体系的文物艺术品保险合作项目近日正式启动,基于该项合作的首批文物艺术品保险产品也同步发布。
该项目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黄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易拍全球(北京)科贸有限公司共同推动。这5家单位展开深度合作,以全球文物艺术品可比交易大数据库为核心支撑,以博物馆文物展品保险估值为标准,以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全程溯源的数据节点为技术架构,构建新型文物艺术品保险体系,为国家文物展览交流、海外文物回流、文物艺术品进出口贸易、文物艺术品保税贸易、保税巡展等提供保险保障支撑,运用科技力量助力国家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武说:“在区块链的应用背景下,如何通过区块链为艺术品交易建立一个可靠的鉴证体系,如何通过区块链为艺术品防伪和防欺诈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如何通过区块链构建更为细化和高效的艺术品保险服务,是值得我们共同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表示,无论是国内或国际的文物展览交流,还是海外文物回流、文物艺术品流通,文物的保险保障都非常紧迫,而其中核心的问题,就是文物展品的估值。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文物估值的难题,才能从多个层面提升文物保障能力,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物交流环境,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丁方则从学术角度梳理了艺术品价值评估的内容和维度,强调科技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艺术品行业,可在确权、确真、溯源、去中心化、去中介性等方面发挥作用,其结果公开透明,不可更改撤销。如此既可避免不透明与造假,又可大大节省艺术品交易的成本,是中国文化艺术产业的强大助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