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信之镜

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如何赢得国际话语权

日本评级机构对内自主发展、对外合作共赢的成功发展路径值得借鉴

□ 潘圣仁

近年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不断对外开放,开放的市场意味着机遇,也伴随着挑战。如何在既引进国际先进评级机构、提高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的同时,又能提高我国本土评级机构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中国评级的国际话语权?日本评级机构对内自主发展、对外合作共赢的成功发展路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从日本国内市场看,本土机构注重自主发展,市场表现不俗。从市场份额看,本土的JCR、R&I和国外的标普及穆迪基本均分了日本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从客户数量看,JCR和R&I的客户数量更遥遥领先于国际评级机构。日本本土机构在日本国内评级市场能够与国际机构一较高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产融结合模式使本土机构获得广泛的市场支持。日本的信用评级机构背后多有大型金融集团的身影,实力雄厚的金融集团持股,大大增强了评级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日本独具特色的产融结合模式,使得国内企业与金融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在选择评级机构时,也会更倾向于金融集团支持下的本土评级机构,得到多方支持的本土评级机构,获得更多的客户自然顺理成章。另一方面,政府对本土评级机构的大力支持也是重要因素。例如,监管部门在1989年起推行的“双评级制度”,要求企业债券发行人可以委托国外评级机构,但必须有一家本国评级机构同时进行评级,该制度既保护了发展初期相对弱小的本土机构,又有效防止了外资机构垄断日本评级市场。此外,政府还引导本土企业差异化发展,JCR注重海外展业,而R&I则在非评级业务领域多元化发展,二者各有侧重,有效避免了本土机构间的恶性竞争。

而在国际市场,日本评级业注重合作交流,受到广泛认可。其中,JCR作为典型代表,在美欧等多个海外市场开展业务,并被欧盟监管机构认为是有希望挑战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公司之一。此外,JCR在日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中国香港等地还具有合格外部信用评估机构(ECAI)资格。

以JCR为代表的日本评级机构,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成功发展,具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客观方面,特殊的国内债券市场促使企业积极在海外发债。由于日本国债占债券市场的比例很高,企业信用债所占比例较低,且发行成本高、程序繁杂,国内债券融资对于日本企业缺乏吸引力,企业反而更倾向于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日元市场发行债券。同样,境外投资者长期以来也更加青睐欧洲日元市场,而非日本境内的武士债券市场。投融资双方对日企发债市场选择的内冷外热,客观上为日本评级机构的海外发展提供了市场机会。主观方面,监管部门重视与他国在评级领域的合作。日本在其《信用评级机构的指导方针》等监管法规中均作出与他国评级监管当局合作的相关要求。同时,日本还积极争取本国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得到美国、欧盟等国家的认可,这为日本本土评级机构的国际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此背景下,日本评级机构R&I和JCR于2007年同时获得美国证监会授予的NRSRO资质。JCR还成功注册为欧盟认证评级机构,其评级结果可以在欧盟区域内使用。

我国信用评级业在“引进来”与“走出去”时,亦可借鉴日本经验。对内,在大胆“引进来”的同时,注重自身发展。在全面开放本土评级市场的同时,日本对本土评级机构发展的重视,保证了本土评级机构生存并壮大起来,确保了本土评级机构的市场话语权。我国在不断开放资本市场的同时,也可借鉴日本经验,通过设置有效的市场规则、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本土机构,在竞争中不断学习国际评级机构先进经验,增强自身评级水平与竞争实力,最终形成内外资机构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国内评级市场。对外,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加强相互合作。日本积极发行国际化债券,客观上为本土评级机构海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通过与其他国家监管部门的合作,为本国评级机构不断获得他国市场的准入资格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在全面“走出去”的当下,也应稳步增加人民币债券国际发行量,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加强与他国在评级领域的交流合作,为评级机构拓展海外市场创造更多有利条件,逐步增强我国评级机构的国际影响力。

2019-12-06 日本评级机构对内自主发展、对外合作共赢的成功发展路径值得借鉴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1859.htm 1 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如何赢得国际话语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