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传承红色基因 构建“文明矩阵”

——深圳市龙岗区改革创新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纪实

退役军人宣讲团进社区受到群众欢迎

龙岗区退役军人义工队开展义工活动

宣讲团代表刘寿增做主题为《誓死守护三八线》宣讲

龙岗区退役军人系统爱国奉献主题宣讲报告会

龙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负责人(左一)为全区各街道义工队队长授旗

□ 本报记者 周伟涵

□ 杨志勇

全面构建退役军人义工团队,精心打造立体服务体系,创新培育国内首个拥军优属互联网平台,退役军人宣讲团“五进”接地气……2019年,深圳市龙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工作思路,高站位传承红色基因,全方位筑牢红色阵地,多渠道弘扬红色精神,为基层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改革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的样本。

传承红色基因:全面构建退役军人主动奉献社会格局

“你好,单车请走非机动车道,不然很危险!”“这位先生,请在线内停车等候……”

这段时间,细心的市民发现,一支支特殊的队伍出现在龙岗的大街小巷,跟其他志愿者一样,他们也穿着红马甲,手持文明出行引导小红旗,走上街头进行交通引导及文明宣传,遇到老弱病残人士,志愿者们还积极主动上去搀扶、引导,成为龙岗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然,这些志愿者队伍也有与众不同的身份——退役军人,这是一场由龙岗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组织的“退役军人义工队”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的活动,钟英华便是其中一员。

“要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军魂本色。”钟英华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既要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又要继承先烈遗志和光荣传统,为深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而这一颗颗充满爱心的“红色基因”种子,却源自于2008年的一次老兵聚会。彼时,钟英华提议发挥军人余热,一起来做公益,与会老兵纷纷响应,当场就有22位老兵加入这个队伍,他们中间有企业家、退休公职人员,也有电工和保安员等。

“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来做义工瞎折腾”“这群老兵到底图什么”……在红色基因传承过程中,志愿者行为也曾遭遇质疑。

面对质疑,这22名老兵义工,用自己的铮铮铁骨诠释军人本色。他们着眼于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关心事,他们身姿挺拔,步履坚定,行走在龙岗的大街小巷中。看着从眼前走过的这支军容严整的队伍,市民眼里流露出的是崇敬。

今年8月,一则喜讯传来,龙岗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以全区11个街道为单位,组建“龙岗区退役军人义工队”,全面构建“退役军人义工队”体系。

在全区各街道和群众代表的见证下,龙岗区退役军人局负责人为“退役军人义工队”领队授旗,标志着龙岗区11个街道退役军人义工队正式成立。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退役军人义工队成员258名,这意味着,这258颗“红色基因”种子从此有了心灵归宿,在区局的指导下,义工队开始引导退役军人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此举,让退役军人的义举从单一的自发性行为向规范有序的政府主导型转变,“红色基因”迅速传承传播。

钟英华作为龙岗区老牌退役军人义工队队长,在老父亲住院刚刚好转的情况下,依旧坚持组织义工活动。61岁的余光荣中风入院大半年,出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义工队活动。林耀青是一名经营着6家餐厅的“大老板”,他不仅亲自参加义工队活动,而且多次为老战友、义工队队友免费提供就餐。

老兵谢德忠在全国多地拥有实业,他不仅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一名政协委员,不管是节假日在人潮涌动的交通站点,还是在拉起人墙维持秩序的人群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为了不缺席义工队活动,工作再忙,他都要从外地赶飞机回深圳。

“在部队,为祖国人民站岗放哨,如今退役了,我们也要投身于深圳的社会建设。忙闲之余,我总觉得自己应该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老兵义工队队长钟英华说,作为一名经历战火洗礼的退役军人,能够看到如今的社会和谐稳定,龙岗区的昌盛发展,对他来说,这就是莫大的欣慰。

帮助别人,再引导被帮助的人去奉献社会。这就是红色基因传承的真谛。

对于龙岗区而言,红色基因的传承,体现在对每一块烈士墓地墓碑进行维护,对民间流传的红色史迹、史料进行全方位考证和研究;红色基因的传承,体现在烈士纪念日龙岗区组织的声势浩大的祭英烈活动;红色基因的传承,体现在多次上门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深圳大学教授魏达志对此予以高度评价:“龙岗区今年以来开展了规模空前的红色基因传承、红色阵地拓展、红色精神弘扬及红色文化挖掘保护的行动,可圈可点,值得点赞。特别是该区提出了退役军人‘文明矩阵’工程这一概念,并付诸实践,对基层改革工作富有深远意义。”

筑牢红色阵地:服务保障体系“全覆盖”

3月9日,“军人优选”小程序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拥军优属互联网平台,这是龙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打造红色阵地的又一创举。

记者了解到,“军人优选”旨在以微信生态为平台,以军人、退役军人及军属用户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线上窗口提供福利发放等服务,让军人、退役军人及军属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享受到实惠和利益,助力军人优先优待优抚理念成为全民共识。“军人优选”项目团队大部分都是退役军人。他们对军人这一群体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也迫切想将对军人的满腔深情转化为服务能力。

无独有偶。在今年5月份,爱联社区、志盛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陆续开门迎客,作为龙岗区的社区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以“互联网+退役军人文化”模式,以“长征精神——永远的记忆”为主题专设文化墙,重现当年红军长征路线图。难能可贵的是,通过手机扫描墙上一个二维码,通过里面的H5,每个来访者都可以更深层次、更详细了解当年红军长征的苦与乐,通过展柜摆放着当年红军的草帽、草鞋、军号、书包以及不同时期的勋章,来访的市民朋友用眼睛即可读懂峥嵘岁月、触摸时代的变迁以及强军之路上的沧桑巨变。

当月,龙岗区召开深入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会,对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1个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111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进行了集中揭牌。而早在此前,龙岗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也已经挂牌成立,设置了党建活动室、战友排练室、政策咨询室、战友运动室、战友阅览室、战友谈心室、战友讲堂、战友议事堂、战友俱乐部、荣誉室等10余个功能室,充分发挥“政策咨询窗口、感情联络纽带、信息沟通渠道、帮扶援助平台”的功能作用,用心用情用力为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宣传、信息管理、荣誉激励、党建工作、就业创业指导、权益咨询、信访接待、走访慰问、帮扶援助共九大服务,全力打造“军人之家”。

至此,全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已经全部完成挂牌工作,实现了“全覆盖”,开展了运行服务,红色阵地打造呈现科学化、现代化、多样化发展。“我们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为契机,更加注重带着情怀做工作,怀着感情待战友,把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建设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如是说。

深圳市委党校党建研究专家张磊教授分析认为,龙岗区构建退役军人服务全覆盖的组织格局模式值得学习和复制。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位退役军人都能在这种分门别类的组织框架下找到自己的“家”,激活自身的“红色基因”。

张磊表示,在义工队这个红色大家庭里,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让红色文化扎根落地,这是党建工作中的新创举。

弘扬红色精神:退役军人宣讲团“五进”接地气

“一眼望去,遍地躺着的都是遗体。在刚刚过去的几个小时前,他们都还是鲜活的生命”“战争,就是如此残酷”“我的创业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是军人的特质,使我懂得坚持”……

11月21日下午,一场以爱国奉献为主题的宣讲在龙岗区横岗街道志盛社区文化广场如期举行。此时,龙岗区退役军人宣讲团正在讲述“难以忘怀的故事”。

当天,宣讲团的4名成员代表结合自身经历,先后讲述了他们参战时的难忘岁月、当兵时的使命担当、退伍后的创业历程……动情之时,台上的人无语哽咽,台下的人含泪沉思。

记者获悉,今年6月底,龙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了由53人组成的退役军人宣讲团,宣讲团中有抗美援朝的亲历者、幸存者刘寿增,有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尹邦云、钟英华,有勇做创业排头兵的企业家朱贵彩,有优秀专职消防员肖剑,有特种兵退役的地铁员工余声聪等“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他们用自己经历的感人事迹感动了无数倾听者。

退役军人宣讲团自成立以来持续开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等“五进活动”,备受各方面好评,一方面,宣讲团通过“五进活动”拓展了红色阵地,播下了红色基因的种子。另一方面,营造了全社会尊崇军人、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

龙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红色阵地,弘扬红色精神,其实质就是锻造龙岗退役军人“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品质,激励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争创先行示范区标兵的时代征程,永续战斗激情,引领时代新风。

深度解读:退役军人“文明矩阵”工程的龙岗实践

为凝聚退役军人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红色阵地,弘扬红色精神,龙岗区以党建为引领,激发退役军人忠诚品质和奉献情怀,探索实施“文明矩阵”工程,组建“退役军人宣讲团”和“退役军人义工队”,挖掘退役军人典型,搭建公益服务平台,讲战斗故事,叙爱国情怀,贡献自己,服务社会,开展常态化爱国奉献宣讲和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现军人风采,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赢得广大群众的尊重。以上举措被深圳市双拥办遴选为全市双拥典型事例,受到国家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肯定。

——党建引领,围绕“两大主题”大力开展政治思想工作。

解读: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为契机,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线,编印专题《理论参考——习近平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制定下发《关于组织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部署辖区退役军人传达学习,受教面达2万余人次。

——顶层设计,建立“三项机制”全面推动宣讲团和义工队的组建工作。

解读:建立以区抓顶层、街道审核、基层推选的宣讲团组建协同机制。建立以区抓带动、义工联抓指导、街道为主体的义工队组建协作机制。建立以退役军人为本、政府发动引导、各方共同参与的组建工作联动机制。

——建章立制,健全“四项制度”规范宣讲团和义工队内部管理。

解读:起草规范文本,由各自主体下发施行;把控关键程序,严格推选或招募工作;严格管理事项,强调内部的组织性、纪律性。

——常态服务,开展“五进活动”将军人的风采根植于全社会。

解读:集中开展启动仪式和首场宣讲活动,全面实质性推动“五进活动”;全力开展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等系列宣讲活动;广泛开展进大街小巷、进重要活动、进公共场所、进校园周边、进企业园区等一系列义工服务活动。

(本文配图由龙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2019-12-06 ——深圳市龙岗区改革创新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纪实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1851.htm 1 传承红色基因 构建“文明矩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