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邹丽萍医生正在通过远程5G儿科门诊系统为海南的患者诊疗。即使相隔2000多公里,患者依然可以“零距离”享受到北京专家的优质医疗资源服务。
邹丽萍说:“通过5G和远程医疗的手段来实现资源的同质化,引导老百姓就近便捷就医。医生通过手机或者笔记本、平板电脑可以进行远程出诊,这大大降低了就医成本,缓解了医院就诊压力。”
这个远程医疗的变化是北京5G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搭载着5G技术,机器人智慧智能停车、智能视窗井盖实时查看、智能驾驶汽车驶进园区等技术应用场景在北京层出不穷,高精尖技术正在首都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
据介绍,今年年初,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年-2022年)》,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五个重大工程、重大活动需要,开展5G智能交通、健康医疗、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超高清视频等典型场景示范应用,培育一批5G产业新业态。
北京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计划,到2022年,北京将实现重要功能区、重要场所等区域的5G全覆盖。技术发展目标是北京科研单位和企业在5G国际标准中的基本专利拥有量占比达到5%以上;产业发展目标是北京5G产业实现收入约2000亿元,拉动信息服务业及新业态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吉 宁 阳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