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泽勇
秋日,在蓝天白云下、幕天席地中,端着一杯咖啡,或品着一杯红酒,抑或煮上一壶香茗,看那红叶在秋风中轻舞,听那蓉欧铁路上火车的汽笛声……这是日前记者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感受到的“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愿景图”——那就是向往的生活。如何将愿景图变成实景图,成都青白江区给出了完美的诠释。
近年来,青白江区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培育文创品牌。先后出台“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文创奖补政策20条”等一系列举措,并设立文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此外,整合区文产办、区“三城三都办”,实行两办合一的管理机制;同时对纳入市区级的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培育服务。据了解,今年第三季度文创产业增加值达1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亿元,增幅达99%,网络直报率达100%。2019年区文创产业单位为1401家,其中,规上企业31家,标上企业84家,较2018年增加246家,增幅达21%。
当前,青白江区围绕“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着力“一港支撑、三城共兴、多点互动、集聚发展,打造西部文创贸易港”的文创产业发展思路,深度融合文化与产业发展,为“大美青白江”营造出了一个个“诗和远方”的实景图。
与历史对话:让传统“复活”
走进青白江城厢古镇,感知那浓厚的历史文化,或许在一条青石板路上,或许在灰瓦青砖中,就有着一段百年历史故事。
城厢镇,有着1400余年县治历史,聚集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
如何将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今年6月28日,以“千年城厢·丝路新语”为主题的城厢天府文化古镇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标志着青白江与历史文化的“对话”由此拉开序幕。
“城厢镇文化古镇项目的开发,有利于保护历史遗产并更新活化,让传统历史文化与当今生活方式深度融合,将历史之美传承永续。”负责该项目开发的一德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城厢天府文化古镇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成都东北最具人文气质的文化坐标和蜀地原真生活与历史人文的样本。
事实上,近年来青白江深挖历史文化,着力打造以三国文化为主的弥牟文化旅游小镇、城厢天府文化古镇等一批古镇古村落的文创品牌。
不仅如此,在青白江“蓉欧里会客厅”,或许您正赶上一场传统文化加美食的盛宴,川剧+川景+火锅的融合,让您的视觉与味觉来一场“真爱”的邂逅。也许就在您的身边,来自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别的人群中会不时发出赞叹——蓉欧里 very good!
“把时间记忆,用现代手法,表现历史的人文情怀,‘点亮’天府文脉,将极大增强青白江的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气息。”该区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当前,该区把历史文化作为文创产业发展的源泉,正着力打造一批“颜值”与“内涵”齐飞的文创产品,让青白江的“诗和远方”更加具有历史的韵味。
和自然沟通:让文化更“芬芳”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这是诗人对杏花的热爱,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意境在青白江福洪镇,您可以“触摸”。
福洪镇,这个因杏花而闻名、因杏花而美丽的地方,让“诗和远方”更加风花雪月,因为这里有将文化“写”在田间地头的美。
信步在杏林中,无论是在杏花村的66号房车度假营地的房车上来一场“煮酒”论英雄;还是在哼哼农场看传统农耕文明和现代文化元素的结合……或许在“我的田园”的“阿来书屋”里,您可以与“文化”为邻……
不经意间,也许在“我的田园”里正上演着歌词里描述的另一番对话景象,“叶子绿了,什么时候开花”“等夏天来了”“花儿红了,果实能去摘吗”“等秋天到啦”……一幅亲子教育体验情景就在您的眼前。
福洪镇可谓一步一景致,一步一诗意。正如负责该镇投资促进工作的彭明芳说的,将文化植根于产业发展中,让企业更有“活力”,让文化更加“芳香”。
如今的青白江,无论是在姚渡桃花山上以诗会友,还是在凤凰湖畔的樱花树下窃窃私语……青白江区深入推进“文化+”,已形成了一批文化+旅游、文化+农业、文化+体育、文化+铁路港深度融合的文创产品,以满足您的“诗和远方”。
与自然沟通,让文化“开花结果”;与历史对话,让“千年丝路”唱新歌。今年以来,青白江新开工城厢天府文化古镇、保利·绿源花世界农商文旅综合体、上海派戈东盟国家馆等12个文创项目,将建成超过14万平方米的文创园区载体,打造具有影响力、带动力的凤凰里·水街、凤凰湖·汉唐街、天美·耍巷子等文创特色街区5条……一幅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大美青白江画卷正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