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察

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 打造湾区一流精品公园

公园夜景温 甯 摄

大沙河生态长廊——“活力水岸”段李玉龙 摄

市民游园休闲 黄海鸥 摄

沿河咖啡厅 温 甯 摄

游客服务中心 温 甯 摄

写在前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圳南山区把大沙河生态长廊打造成为湾区一流精品公园,成为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和靓丽的生态名片,其中折射出近年来南山区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努力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过程中勇当先锋、走在前列,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 本报记者 张永德

□ 通讯员 徐钢良 李明非 陈博文

大沙河是南山区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深圳市西部羊台山,向南流经大学城、深圳高新园北、科技园中、科技园南,以及后海金融总部,最终汇入深圳湾。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项目建设范围从大沙河入海口至长岭陂水库,全长约13.7公里,它从北至南串联起深圳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成为深圳大手笔打造的又一条生态长廊、创新长廊。

11月6日,南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暨大沙河生态长廊开放活动隆重举行,标志着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深圳重点民生工程——大沙河生态长廊正式对市民朋友开放。这里水草丰美、白鹭成群,风铃木、无忧树迎风招展,吸引了众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来这里散步、骑车、观景,放松身心、享受惬意人生。

住在大沙河边小区、带着孙子来这里游玩的林先生说,“我来深圳近10年了,目睹大沙河水变清了,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了,我以后就打算在这儿养老啦。”

在大沙河边深圳湾科技园上班的王先生说,“紧张工作之后,我喜欢在河边散散步,一天的疲劳就没有了。有时候我们项目组在这里头脑风暴一下,很多灵感就爆发出来了。”

“绿色飘带”展示和谐共生画卷

大沙河黑臭水体解决后,如何提升河流景观,让百姓更近水、亲水,有更多获得感,成为河流污染治理进一步深化提升的着力点。南山区把大沙河生态长廊示范段建设作为河流治理景观提升的新实践,为河流治理探出新路径。

南山区城管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大沙河生态长廊进行了高水平的规划和设计。它将沿线大冲公园、九祥岭湿地公园、西丽水库、西丽大学校园、大沙河公园等特色景观节点像珍珠一样串起,如同绿色飘带,也如同美丽项链,成为一条四季有景、季季有花的滨水花廊。设计坚持人与自然共融共生理念,根据东西两岸特点,大幅降低了原沿河两岸人行道高度,使百姓休闲更容易接近河水;重新科学布局原来沿河道的隔离栏、行道树,形成开敞的空间,让沙河东路、沙河西路等周边居民可以无障碍进入河边休憩、散步;新增多座河面通道,让东西两侧人流、车流互通;充分考虑大沙河排洪的主功能,河道现有排水闸等水利工程设施维持原样,原有堤岸现状基本保持不变,进一步疏通、清理了河道原有的障碍物。这些举措使城市河岸景观序列和城市水岸亲水环境多样化。

大沙河生态长廊建设突出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建有健康跑道、自行车道、人行步道、密林栈道、观景平台、儿童游乐区、森林舞台、游客中心、湿地公园、自然教室等主要景点及设施,并配套设置有直饮水机、WIFI、卫生间(含母婴室及第三卫生间)、广播系统以及智能电子显示天气情况的标识牌等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园区绿化按照《深圳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总体要求,近水岸区种植紫花风铃木等特色开花乔木形成具有视觉震撼的花廊,沿二级平台的主园路旁则搭配种植常绿遮阴乔木香樟,打造宜人的林荫大道,同时在节点处点缀有宫粉紫荆、凤凰木等,形成四季有花的浪漫河滨。地被设计则从生态浪漫的景观风格出发,种有蓝雪花、泰国大红花、雪花木等,并配置有较多的观赏草,如狼尾草、铺地毛冠草等,与流水相映更加柔美自然,营造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花漾景观长廊,成为市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观光游览的又一个打卡胜地。

“三大主题”串联沿线特色景观

大沙河分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部分。下游段河面宽阔流畅,成为水上赛艇、龙舟赛事等水上活动区;中游段周边多为居民区,分布有塘朗山、九祥岭湿地公园、西丽水库等重要生态型绿地节点;上游段连接高校、南山云谷创新产业园、留仙洞总部基地等创新载体。

南山区城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沿线河道不同特点,大沙河生态长廊建设因地制宜建设,设计将河道与周边绿地串联,将大沙河上游、中游、下游分别按学院之道、城市森林、活力水岸三大主题进行建设。

长岭陂至丽山路为“学院之道”段,该段穿越深圳大学城、深大、南科大等高等院校,河道景观注重与两侧校区建设的融合,着重于特有的文化氛围的营造,让蜿蜒而下的河流与校园风景相映成趣;沿岸设置有学院赛艇练习区、水上湿地花园、阅读花园、河畔剧场、嬉游草坪、研理平台等节点;与校区师生的活动空间相结合,形成富有诗情画意的浪漫景观。

丽山路至深南大道为“城市森林”段,该段两岸腹地较宽,周边多为居民区,且沿途有大冲公园、大沙河公园、塘朗山、九祥岭湿地公园、西丽水库等重要生态型绿地节点。景观建设将河道与周边绿地串联,形成穿越城市的大小不一的绿色项链,在城市腹地中营造一片生态、自然的绿色森林,带给周边居民不一样的自然体验。

其中,“森林舞台—大冲公园”设置有浪漫的滨河舞台广场、趣味儿童活动园、蜜源植物观赏区、生态荔林观鸟区等。一方面连接大冲区域的商业办公,另一方面也为周边居民提供可以日常运动休闲的绿色空间。

“山地森林—大沙河公园”将现有山体景观延伸至河道,将沿河界面打开,实现山景与河景的融合统一,结合地形高低错落的台阶式花园带给人们更丰富的游览体验;茂密的树林和微坡起伏的大草坪让人瞬间放松下来。

“水岸森林—龙井社区公园”则尽可能保留沿西丽文体中心一侧近15米宽的绿化带,打造虫鸣林、鸟语林、花香林等特色节点空间;架空式林下栈道让人在悠悠草地之上漫步,特色空中廊道又让你体验树冠之上行走的乐趣。空间设计融合生态互动的主题,设置树屋、户外餐桌、波浪滑板、嬉戏沙池等节点,创造儿童活动、康体健身、林中探索的特色空间。

“湿地森林——九祥岭湿地公园”利用沿河社区公园绿地,设置集合功能性与观赏性的水景观空间,通过一系列湿地的设置,一方面对再生水厂的水进行二次净化,另一方面打造面向公众开放的科普教育基地。大小不一的水中绿岛,穿梭连接的水上栈道,层叠的水生植物净化区,水上观景亭,室外课堂区等,都给人不同的体验。

深南大道至入海口为“活力水岸”段,该段与深圳湾公园无缝衔接,河面宽阔近50米,水深可达2.5米。其所在区域城市发展成熟,周边大部分为商业办公区域,人流量较大。利用宽阔的水域打造水上赛艇、龙舟赛事等水上活动区,营造通透流畅的空间,节点设置有可观看赛事停留休憩的看台空间。

“工匠精神”打造生态文明标杆

大沙河生态长廊建设项目战线长、历史遗留问题多、涉及部门广、协调难度大,如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打造世界一流精品工程,给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确实考验管理者和建设者的勇气、智慧。

深圳市及南山区领导高度重视这一重大民生工程,项目规划建设期间,市、区领导一直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多次现场办公指导督战。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多次现场调研、解决问题;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大沙河河长刘庆生亲自把关设计方案,亲自现场检查施工质量;深圳市副市长黄敏要求把治水提质和景观建设相结合,多次到现场指导;南山区委书记王强亲力亲为,每月到大沙河现场调研,督促和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南山区其它领导也多次到现场检查,确保项目建设按期推进。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优质精品工程,南山区城管局与代建单位华润(深圳)有限公司成立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工程项目联合临时党支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融入、以高质量建设为中心、以高质量创新为目标,探索出了“党建+代建”的新模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项目建设的强大动力,一大批党员先锋骨干带头协调问题、推进建设工作,实现了党建工作和项目建设“双融双促”。一是党建引领项目建设。“党建+代建”通过在代建项目中成立联合临时党支部,突出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使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项目工程建设的强大动力。二是发挥融合作用。按照项目特点和党员结构,将项目组与代建单位在工地上的零散党员集中起来,形成一股新的战斗力。通过开展学习交流、技术攻关、主题党日等活动,形成思想和工作合力,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效果。三是实现互动双赢。成立联合临时党支部,有利于加强项目组与代建单位项目部的联系,有利于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与管理水平。联合临时党支部成为委托单位与代建单位信息沟通、矛盾调解、工作协调的中介和桥梁。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南山区城管局发扬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工作作风,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切实解决项目推进存在问题,项目开工以来,召开碰头、协调会共计178次,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比如:因大沙河两岸为大沙河沿线片区居民日常通行、健身、休闲的主要路线,工地围挡阶段遭到较多市民投诉,市民抵触反感情绪强烈。南山区城管局高度重视,马上组织加强宣传力度,在重要出入口及关键路线均张贴施工告示、温馨提示牌、绕道指引图及建成后效果图,专人在主要路口做好指引解释及项目宣传工作,最终赢得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为项目顺利推进建设扫清阻碍。

由于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建设标准高,根据南山区委区政府有关部署,南山区城管局紧紧围绕工作目标高品质施工,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按照“定目标、定时间、定标段、定人员、定责任”的“五定”工作要求,确保每个标段有人抓、每个标段有人问、每个标段有人跟,启动“5+2”“白+黑”的超常规工作机制,战高温酷暑,抗台风暴雨,撸起袖子加油干,高标准、严要求全力以赴推进大沙河生态长廊建设。代建单位华润(深圳)有限公司工作团队克服环境艰苦、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题多等困难,按照大沙河生态长廊建设总体部署及要求,保安全保质量全力以赴推进工程进度。工程做到了“两个确保、三个没有”:确保了大沙河生态长廊按期开放,确保了大沙河生态长廊高品质建成;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一宗维稳事件,没有发生一起劳务纠纷。

“先行示范”破解城区发展难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南山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正确处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破解了一系列制约城区发展的难题。

坚决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2018年,全区抽调近百名处、科级干部参与西丽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内建筑清理处置工作,经过7个月200多天的全力攻坚、日夜奋战,成功拆除316宗、22万平方米建筑,整备土地555公顷,成为全市首个完成“一水”验收移交的区。2019年,南山区又主动扛起历史责任,不畏艰辛、迎难而上,提前完成西丽湖度假村37栋违建别墅拆除工作,拆出了绿水青山、凝聚了党心民心。

坚决打赢治水提质攻坚战。举全区之力,近3年投入60亿元治水,累计完成1046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后海河等5条黑臭水体治理,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8%以上,辖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8年地表水水质排名全市前三。

持续擦亮“南山蓝”城区名片。加强环保执法力度,狠抓工业废气、交通尾气、城市扬尘、餐饮油烟的管控,实施蛇口港、赤湾港码头岸电改造等,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90%以上。今年1月~9月,城区PM2.5平均浓度仅20微克/立方米,媲美欧洲发达国家水平。

持续推进公园之区建设。全区公园总数目前达到136个,平均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一个公园。从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深圳人才公园,到大沙河生态长廊,一带一园一廊互联互通、珠联璧合,构成一幅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滨海风景画,展现出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城市特质与魅力。

记者了解到,生态环境部官网日前正在公示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拟命名名单,南山区成为广东省唯一上榜单位。南山区委书记王强表示,这是对南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下一步南山区将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厚望、砥砺前行,为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贡献基层力量!

2019-11-11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0669.htm 1 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 打造湾区一流精品公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