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论坛

特色林果产业发展须破“大而不强”困局

——关于新疆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的调研报告

□ 邱国军

近期笔者一行赴新疆巴州、阿克苏等地,围绕“推动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专题进行了调研。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用明显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各地在打造生态健康、绿色有机的果品品牌过程中,提高了果品品质,保证了果品安全,实现优质果品优质优价的目标,与原粗放栽培管理相比,收入有显著提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脱贫效果明显。例如:巴州通过建设生态健康果园(香梨),果品单价提高至少1元以上,直接受益农户300余人,带动辐射周边农户达2万余人,实现了区域内农户的整体脱贫。叶城县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通过技术培训,让当地农民成为示范基地的技术工人,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一二三产业初步实现了融合发展。各地依托特色林果资源和旅游资源,调整产业布局,以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通过“企业+农户”的运营模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种植区、农家观光和生产加工基地,整体带动生产、加工、服务行业,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阿克苏苹果标准化示范项目,目前正在着力发展果品深加工产业和建设果园观光区,区域内拟打造围绕苹果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产品研发、果品深加工、旅游观光整条产业链,一二三产业正在逐步实现深度融合,产业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示范引领作用明显。通过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了当地其他果品种植区标准化管理,广大果农在标准化种植过程中,不断学习、总结,逐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例如:温宿县建设的5000亩核桃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推广核桃标准化种植技术,并以技术合作的方式带动了周边5000亩农户果园的标准化种植,实现了区域产品标准统一,又通过本地产品绿色有机品质认证,大大提高了本地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一是各地提高了森林覆盖率,逐步形成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生态防护效益得到持续发挥,更好地起到了减少蒸发、调节空气湿度、改善环境的作用。二是通过开展生态健康、绿色有机果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有效杜绝了化学有害生物防治药剂、除草剂、杀菌剂的使用,不使用或少量使用化学肥料,增加了有机肥、生物肥投入力度,并科学应用栽培管理技术,综合防控果树疾病,减少农药残留、化学肥料残留导致的环境破坏,努力保护果园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生态可持续的果园环境。例如:若羌县通过红枣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有效地防止了项目区的土地沙漠化,增加了对周边农田的保护作用,减少和降低风沙灾害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危害数量和强度;项目实施后,随着植被的增多、郁闭度的增大,水源涵养能力提高,改变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比例,同时减少地表蒸发,增加了土壤的蓄水能力。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与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和农民深入交流,他们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果农散户种植林果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果品品质差,导致竞争力弱及效益低下。

我们走访的喀什地区叶城县某企业,主要是依托叶城县的核桃资源,以核桃精深加工为主线,来生产植物蛋白饮料、植物复合蛋白饮料、核桃仁、核桃油、核桃休闲食品以及核桃蛋白粉等系列产品的企业。企业负责人杨总告诉我们,叶城的核桃品质不是太好,品质好的核桃只能占到产量的1/10,这种好的核桃能卖到20元/公斤,价格要比普通的核桃贵很多。品质好的核桃通常都是她自己的基地种植出来的,因为可以严格按标准化种植要求对果树进行剪修、施肥、浇水、管理。而农民散户种植的核桃,既没规矩也不专业,想起来了就浇浇水、有时间了才施施肥,平时也不管理,种出来的核桃品质低下、产量低下、效益低下,价格最多卖到10元/公斤。

我们走访的阿克苏国有实验林场,平均亩产在600公斤左右,销售价格80元/公斤~10元/公斤,通过标准化管理种植,不但提高了红枣价格,还节省了化肥农药的投入。未实行标准化管理种植前,红枣的品质参差不齐,销售价格只有4元/公斤~5元/公斤,还存在滞销的情况。现在农场对实施标准化生产的红枣以保护价进行收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有更多地农民表示今年希望加入标准化生产的行列。

林果企业目前均以产品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产品较少,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利润率非常低。

新疆亚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企业负责人反映,他在种植西梅的过程中,坚持用有机肥料对果树进行施肥,西梅基地堆放着成吨的有机肥,这些有机肥是他自己加工制成的,将买回的棉籽和黄豆,用榨油机炸出油再上地施肥。企业坚持使用有机肥的好处颇多,施有机肥的果树病虫害少,结果力强,果肉含有机物含量高,果肉多抗冻力好,果子耐储存。在他大量的投入和精心种植下,西梅亩产达3吨/亩,西梅2017年地头价为23.7元/公斤,2018年的地头价为33.7元/公斤。可光靠销售西梅的鲜果,并不能体现出西梅的附加值,企业负责人在种植过程中研究制出高品质天然西梅果吊干,在全球都是首例,国外的技术只能通过各种添加剂加工出的西梅蜜饯,而企业的西梅干地头价在380元/公斤,是西梅鲜果的10倍多,这种制干工艺给西梅带来的附加值又翻了好几番,企业发展下一步计划是,继续对西梅进行深度加工,希望能深度开发化妆品、保健品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新疆特色林果“大而不强”是真实写照。新鲜果品卖不出去,根本原因就是加工能力尚弱、精深加工的企业比例小、加工能力有限,大部分企业产品也只实现了烘干这样的初级加工,连包装都没有,与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距离还甚远。

林果品牌观念滞后、营销渠道匮乏、“传统”线上平台门槛高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新疆美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核桃深加工线上主要是生产核桃油和核桃粉产品,但由于核桃油、核桃粉目前还属于小众产品,其食用功效不被广为人知,企业目前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将这些核桃产品打造出品牌,进行大面积推广。所以品牌效应、销售渠道和销量一直是最大问题。

该企业生产的核桃油、核桃粉销售量的多少,就能直接左右当地核桃收购价格的浮动。可见销售渠道对一个企业和当地林果产业的影响力是极大的。

企业线下销售主要靠经销商、代理来进行销售,线上销售做得特别累,企业通过京东商城的平台在销售,产品一上京东平台,每月先要交1000元的平台使用费,接着京东要对产品销售额进行5%的扣点,这都是线上的基本费用。更无奈的是由于新疆区物流经常受管制,时不时停运,造成产品无法及时发货、按时到货,频繁遭到网上买家的投诉,京东便会扣取商家30%的销售额作为赔偿,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产生的费用全由商家买单,让商家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这样一算,线上销售的成本太高,例如美嘉在京东平台6月销售额为1万块,其中就要付5000多元的费用给京东,所以线上销售是赔本的。

据了解,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已经覆盖了南疆的贫困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但是,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虽然建设了线上产品线下体验馆,墙上贴满了各种电商模式、运作流程、促销策略,但是这些仅仅是用于“展示”,网上并没有多少成交量。一些入住某县电商创业园的企业也反映网上销售林果产品的效果并不理想。

新疆电商在传统电商领域还只是跟随者、参与者和底层数据的贡献者,在提升产业方面做得还很有限。

林果产品同质化严重、低层次竞争激烈,造成新疆的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行业优势和平台优势,农产品电商还不能有效促进新疆特色林果产业的良性发展。新疆电商在传统电商领域还只是跟随者、参与者和底层数据的贡献者,并没有给新疆的特色林果业发展带来显著提升。例如,新疆电商龙头企业大唐丝路公司,互联网平台上年销售额近50亿元,其中林果产品的销售额只占几千万,这一数据表明新疆林果产品在互联网上的销售比例仍然很低。

林果市场信息对生产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充分。

政府部门获得相关市场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企业“老板”,缺少更全面、准确、直观的信息渠道来传递市场动态,生产主体主要是从各自的渠道获得市场信息。目前还缺少一个开放的、全国性的市场信息平台,可以随时在平台上了解市场行情,以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制订针对性的销售策略。

相关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努力思考破解“推动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难题的实招硬招,主要建议如下:

充分发挥林果龙头企业自身优势。大力支持和引导林果龙头企业,给林果企业提供支持,提供足够的便利条件。例如,在中央补助资金的使用方面,企业应该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地方政府各部门不应过多参与干涉,以充分调动企业带动农户开展林果标准化示范基地生产建设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政府补助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建议通过加大招商引资,采取政府财政补助、贴息、保险、贷款担保、税收和贷款优惠等方式,吸引各种龙头企业参与并投资新疆的林果产品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优,切实提高新疆林果产品的贮藏保鲜与加工转化能力。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跨域市场营销中的作用。通过创新驱动向改革要红利,抓住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好地推动新疆林果业产业和电子商务创新融合发展。利用电商龙头企业在营销策划、资源整合、营运能力及渠道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对接各大平台资源来带动新疆的品牌商、实体经济、网商和县域电商的服务商,共同围绕产业链条进行分工协作,以特色农产品为纽带建立一个产业电商协同价值链。

制定和实施产业电商发展战略,确立网销产品的新标准。战略、标准要突出新疆农产品“地域”特性,以区域优势产业为基础,打造新品牌,反向促进农民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实现产业的现代化升级,从而达到用产业电商来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电商生态体系成长的目的。

强化生产主体或经营企业的质量品牌意识。探索开展果品及企业推优机制创新,建立统一的果品品牌创建发布平台,完善、规范和强化对果品品牌的推介、评选、推优等活动,鼓励果品企业做好质量、做大品牌。

建立标准统一、数据完整、认证、检测、追溯一体化的质量安全溯源平台。通过全疆招标方式统一林果业电子商务系统,实行标准化和“一张网”以及互联互动共享,降低建设成本和避免重复性建设投资。用大数据形成的市场和销售信息对生产标准和结构调整进行指导。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对林果业生产以及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农经司挂职干部)

2019-11-06 邱国军 ——关于新疆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的调研报告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0599.htm 1 特色林果产业发展须破“大而不强”困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