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明华 司 倩
“我国第三代污水处理技术获突破性进展。”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2015年10月31日从中科院水处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发布会暨创新科技成果在城乡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交流会与考察会上获悉此消息,都予以报道。
据上述媒体报道称,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北京大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齐科技)共同开发的我国第三代污水处理技术——新型低能耗一体化MBR工程结构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几年过去了,笔者带着诸多问题与村镇污水处理科技创新引领者、大齐科技董事长孙承革进行了交流。
村镇污水处理痛点何在
孙承革是我国第一代汉译英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如今跨界搞环保源于他的合作伙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樊耀波、魏源送两位研究员,他们执着的精神激发了孙承革的家国情怀,他们怀着报国之心,几十年如一日,专注污水处理并在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取得突破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示范工程完成后,樊耀波研究员抱病与大齐科技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继续搞研发、跑市场,最终积劳成疾,临终前向孙承革表达的愿望是希望团队继续努力,有一天他们好的技术能为国家的新农村建设、为实现绿水青山的国家愿景做出贡献。
谈到此,孙承革情绪激动、眼含热泪。
那么,这些年大齐科技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领域的情况如何呢?孙承革认为,村镇污水处理有两个痛点,一是设备耗能高,运维费用高;二是设施建成后运维硬软件跟不上,大量设施变成晒太阳工程,浪费惊人。大齐科技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清华国环院的支持下,运用中科院的气升循环技术,开发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成套装备。技术上将传统的厌氧、缺氧和好氧三池合一,生化过程在一个池内完成,取消了回流泵,大大节省了能源消耗,节省了占地,同时,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并在中铁工业信息化研究院的支持下重点解决了远程控制的可靠性问题,实现了设备现场无人值守,解决了后期运维的硬软件问题。
好的设备市场接受有一个过程。2019大齐科技在江苏涟水县中标130套,订单金额3.5亿元;从单打独斗发展到与多家央企、上市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
行业发展技术创新何为
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孙承革踌躇满志,充满期待。
其一,市场空间大。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规划及环保部、财政部 《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2020年完成全国70%以上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据了解,目前对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还不到5万个。
此外,目前已建村镇污水工程只建不管,变成“晒太阳”工程的不在少数,存量项目提标升级改造市场空间不菲。
其二,政策支持。面对村镇污水治理难题,国家陆续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多个文件推动村镇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给环保产业带来了足够大的发展市场。
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
未来,大齐科技将始终致力于村镇污水处理,不断探索更多的可复制经验。一是要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国环院合作成立环保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院,为公司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在全国设立十个左右营销中心;三是引进国内外基金,为下阶段公司扩张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大力引进人才;五是实施品牌战略。环保行业不同于汽车家电等其它行业,目前尚无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给公司创出名牌提供了机会。以上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采访结束,笔者不仅感慨,改革开放40多年,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但也付出了代价,环境治理任重道远。但愿有更多像孙承革这样的环保人不畏艰难,汇入治污的清流,有更多像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清华国环院科研人员那样默默无闻的人,长期为环保事业贡献着他们的智慧。假以时日,我国的村镇污水何愁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