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红
新三板综合改革箭已离弦。如何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大背景下看待本次新三板改革?改革后的新三板是否会与沪深市场形成竞争?与创业板、科创板有何区别和联系?改革后是否会有资金分流?
专家指出,本次综合改革明确了新三板的市场定位,未来新三板将与沪深交易所错位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短板将进一步补齐。改革后,新三板不会与沪深市场形成竞争,对交易所二级市场资金分流的影响也非常低。
理解此次新三板改革,以下四大误区应当避开。
误区一:此次新三板改革是发行及交易机制改革
此次新三板深改综合推出了五项重点措施,涵盖分层管理、发行、交易、转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诸多方面。业内人士称,新三板综合改革是资本市场全面深改的重要一环,此次改革的大背景不应忽视。安信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助理、新三板首席分析师诸海滨认为,本次改革并不只是新三板的改革,从政策层面来讲,应该是全局性、整体性的。
综合来看,此次新三板改革的措施可分为三类:一是完善发行制度,满足市场认可度高、财务状况良好、公司治理规范的挂牌公司对大额高效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的迫切需求;二是通过预期引导和差异化制度安排,规范引导培育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不断成长壮大;三是通过建立转板机制,打通中小企业上升通道,使资本市场各板块之间的联通更加顺畅,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成长路径更加清晰,预期更为明确,提振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
误区二:新三板改革后将与沪深交易所形成竞争关系
改革后的新三板将形成“精选层、创新层和基础层”并存的市场结构,改革的核心在于畅通多层次市场之间的联系,建立转板上市机制。
数据显示,目前沪深市场和新三板共服务约14,000家企业,其中,交易所市场主要服务蓝筹、成熟型企业和符合国家战略的科创型企业,新三板主要定位于服务创新型、创业型和成长型中小企业。
诸海滨认为,未来新三板并不会与沪深交易所形成竞争关系,交易所市场的发展与新三板改革也不存在冲突。“一方面,新三板可以为沪深市场提供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新三板可以发挥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培育作用,补齐资本市场短板。”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用5个词语概括新三板与沪深市场之间的关系:补短板、丰富、借鉴、衔接、创新。
误区三:新三板精选层与科创板、创业板之间界限不清晰
根据改革规划,新三板改革设立精选层,同时将推出转板上市机制,精选层企业挂牌一定期限后,符合交易所上市条件和相关规定的可以直接转板。
专家表示,新三板精选层、科创板、创业板在市场定位、服务对象、投资者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改革后,精选层公司监管要求趋严,同时辅以更加灵活的发行、交易方式,这样有助于实现转板过程的平稳对接,强化资本市场各板块间的有机联系,丰富和清晰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成长路径选择,有效拓宽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与此同时,新三板也能为科创板和创业板培育优质上市资源,为上市公司提供优质并购标的。
付立春认为,应当从资本市场整体角度和长远发展看待不同市场板块之间的关系,新三板改革后将增强资本市场整体协同效应。
误区四:新三板改革将分流沪深二级市场资金
新三板改革方案提出,将配套形成交易、投资者适当性等方面的差异化制度。就此,付立春认为,新三板改革带来资金分流的可能性以及潜在影响都很小。“从过去历次改革的经验来看,无论是新三板、创业板还是科创板,在新设立的时候,更显著的表现是带来增量资金入市,使资本市场的整体活跃度上升。”他判断,新三板深改推出分流沪深二级市场资金的概率很小,即使有的话,分流的效果也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