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菁华
继东方电气10MW海上风电机组下线后,又有两家中国风电整机企业推出10MW级别海上风机。10月22日,在2019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风能展)上,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明阳智能)均发布了10MW海上风机。
中国海装发布的HZ210-10MW海上风电机组,已获得国家电网电科院颁发的设计认证证书。当天,该公司在展位现场进行了设计认证颁证仪式。
据中国海装介绍,这款机组由其自主研发设计,单机容量为10MW,叶轮直径达210米。这是中国首台叶轮直径突破200米的风电机组。
明阳智能则展示了MySE8.0-10.0MW抗台风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明阳智能在风能展创新剧场公布,该款风机风轮直径超过190米,主要适用于广东、福建等多台风海上区域。
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为通用电气(GE)研制的Haliade-X 12MW海上风电机组,搭载的叶片长度为107米,样机将于今年底在荷兰鹿特丹完成吊装。
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凸显
目前,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凸显。欧洲风能协会WindEurope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欧洲新安装的海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达到6.8MW。
与中国海装及明阳智能发布10MW级海上风机不同,上海电气在风能展上发布了6.25MW-172台风型中低风速海上产品,并在展台推出了4.0MW-146中低风速抗台风海上风机。
据上海电气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中国4MW海上风机已比较成熟。上海电气4MW海上风机拥有5-6年商业运行的检验,运行稳定,供应链成熟,收益率已有保障。
该人士称,大兆瓦是风电行业新趋势,8MW及以上海上风机产品更多地将于明后年安装。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在役海上风电机组中,4MW机组最多,占比达52.8%。
一位不愿具名的风电专家表示,大容量海上风机适用于高风速区域,在低风速海域发挥作用有限。
据了解,2019年,中国风电市场首次新增7.25MW、8MW以及10MW海上机组。
今年2月,明阳智能MySE7.25MW半直驱海上风机在广东省揭阳市吊装。8月,上海电气8MW海上风机在广东省汕头市下线。9月,金风科技8MW海上风机,以及东方电气10MW海上风机均于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
产能制约大时代来临
随着弃风情况好转,“三北”风电大基地市场逐步解冻,陆上风电也迎来“大”时代。
明阳智能在创新剧场上推出MySE5.0-166陆上型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将中国陆上最大风机单机容量刷新至5兆瓦级别。明阳智能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款风机适用于陆上中高风速区域,其平台化产品同时适用于超低风速区域。
此次中国海装在展台推出其陆上4.X平台产品,其针对的是陆上大基地市场推出。而早在此前的3月份,中国海装中标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600万千瓦示范风电项目,中标容量90万千瓦。乌兰察布风电项目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一陆上风电场,也是国内首个列入国家规划并完成项目核准的大型外送风电基地项目、首个风电平价上网项目。
该项目共有明阳智能、东方电气等五家整机企业中标,中标机型单机平均容量4.16MW,最低功率机型为中国海装3.4MW,最高功率为金风科技5.6MW。按投标机型种类算,4MW以上容量占比为69.2%。
上海电气在风能展推出4.5MW及4.8MW陆上风机产品,这两款陆上风机也将用于其中标的乌兰察布风电项目中。
随着海陆风电步入“大”时代,单机容量刷新记录的同时,痛点并存。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系统设计副总工胡雪松在创新剧场中表示,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需求快速增长,产业全链条配套能力有待持续加强。
海上风电发展受到供应链条的产能制约。叶片制造商中材叶片透露,目前其生产的叶片可匹配海上风机的最大容量为8.XMW,生产一只这样的叶片最快需要23小时,难以及时满足大批量、大兆瓦海上风机的叶片供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