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淳安
广西北海市公安局持续深化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通过服务前移、平台建设、资源整合、业务集成等四大措施,推动交管业务实现一窗办、一网办、一站办、一次办“四个一”目标。
推动服务前移
实现“一窗办”
一是统一事项清单和办理流程。逐一梳理论证权力事项的实施层级和管理权限,规范内部审批流转程序,系统梳理交管审批事项受理条件、申办材料、办理流程,做大“一窗办”项目基数,做到市域范围一张清单、一个标准。二是落实减免政策。免除复印身份证件、填写纸质申请表格、拓印车辆识别代号、提交纸质体检证明等4项原先由办事群众准备的事项,改由系统自动生成或相关机关免费提供。推行“容缺受理”服务,允许群众通过网上补录、快递寄送等方式补齐非核心材料。比如为2018年、2019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的后勤保障外籍人员快速办理临时入境驾驶许可证件,获得公安部交管局、外籍友人的充分认可。
强化平台建设
实现“一网办”
推动流动人口业务印章使用和《居住证明》查询打印等权限跨警种下放,流动人口办理机动车(特种车辆除外)和电动自行车上牌入户、申领机动车驾驶证等业务时,通过内部网络系统核实相关信息后即可受理。完善北海“交管12123”手机APP,开设服务指南、警务公开等7项功能栏目,推出交通违法处理、车辆检验预约等19项网上办理业务。据统计,2016年6月15日~2019年10月10日,累计受理业务逾124万笔,有效降低群众办事成本,大大节约行政成本。比如,当事人可通过该APP上传事故信息,在线上进行协商调解;设置“容缺受理”功能,允许群众通过网上补录、快递寄送等方式补齐非核心材料。开通微信、支付宝等方式缴纳违章罚款等费用,当前网上缴费量占业务总量68.5%。
整合社会资源
实现“一站办”
打造“警e邮”合作新模式,率先在全自治区完成“警e邮”三合一自助设备增点扩面工作,并于今年8月正式启动。市民可通过该设备自助办理“身份证期满换证、港澳通行证二次签注、新车6年免检”等24项服务业务。打造“警保联动”新模式,实行保险公司理赔员与交通民警共同上路巡查,同步开展事故理赔工作,平均压缩办结时间48小时以上。联合多家汽修企业完善快处快赔服务站建设,并以G75线兰海高速公路合山段作为试点,推行高速公路重大节假日期间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依托覆盖市辖县区的“警保合作”农村两站两员劝导站,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农村地区,实现交通安全劝导、基础信息采集、道路隐患排查、快处快赔代办等“职能扩充、一站多能”。
集成服务业务
实现“一次办”
一是打造全区首条机动车查验2.0通道。2018年8月17日正式开通使用后,车主驾驶车辆通过检验通道即可一次性完成传统上牌模式中的填表、选号、缴费、制证、领取号牌等14项程序,全程仅需15分钟,查验效率提升1倍。二是创建道路交通仲裁院。联合市仲裁委员会成立广西首家道路交通仲裁院,为群众提供免费仲裁服务,具有简便快捷、一裁终局、法律效力强等突出特点,最快可在3个~7个工作日作出裁决。三是建立“24小时不打烊”车管自助服务区。服务区于2018年9月正式开通,汇集证件照相、违法处理、牌照换领等13项业务,推行全天候办理业务,随时来随时办,实现“24小时不打烊”。据统计,截至2019年10月10日,共受理10,396笔业务,日均受理40余笔业务,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本版图片由周仁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