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成都市新都区高标准编制实施《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以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打造特色小镇为突破口,充分激发城乡新经济、新业态、新活力,生动诠释乡村振兴的新都表达

创新改革谋振兴 新貌绘就新画卷

天府沸腾小镇夜景

新都毗河绿道

□ 本报记者 何子蕊

□ 付梦琴

“晚上来的时候,这儿更热闹。有唱歌的、跳舞的,还有音乐喷泉,到处灯火通明,简直就是‘小上海’。”近日,家住四川成都市新都城区的居民刘大姐告诉记者,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邀约几家人到天府沸腾小镇来聚一聚,因为这里不仅可以水上吃火锅、树上吃火锅,还可以感受怡人的风景。

据新都区三河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3年前,这里还是个大水塘、烂泥坑,搞旅游、做生意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没想到,两三年时间,这里就形成了以‘熊猫+绿道+音乐’为特色的火锅文化,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入驻商家生意十分火爆。整个沸腾小镇一年游客接待量有五六百万人次,比以前至少增长100倍以上,新增就业人上万人次……”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新都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全域统筹为总揽,以城乡融合为路径,以共建共享为原则,重点打造连接城乡、覆盖全域的生态“绿脉”和特色小镇,大力发展绿道经济,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生态、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新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8年,新都区“天府沸腾小镇”和“乡村音乐小镇”在全市140个乡村振兴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成都市首届乡村振兴“十大案例”;“打造三产互促共荣的田园综合体——‘新都·锦绣田园’优质果蔬产业融合园”“新都区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助推乡村生态振兴的探索实践”,入选四川乡村振兴大会典型案例。今年,“天府沸腾小镇”获评“四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

一口“小锅”火了一座城

跨界融合兴产业

金秋十月,记者走进位于天府沸腾小镇的玛歌庄园,只见绿道从庄园穿插而过,各式火锅散布在水陆“丛林”之间,亭台楼榭、鸟语花香,充分诠释出新都的浪漫与创意。

“我们这里紧邻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新都区的大力扶持下,庄园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将‘熊猫IP’和‘火锅IP’相结合,打造成绿道和湖水串联的生态田园,形成农旅结合的商业餐饮模式,将饮食变成一种景观化过程。”玛歌庄园副总经理李俊说。

玛歌庄园的成功,只是新都区创新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以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模式打造特色小镇的一个典型案例。2018年4月,新都区按照“理念创新、编制高效、成果高质”的领先标准,编制完成《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推动形成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专项规划为基础、重点区域为先导、管理导则为依据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在此基础上,新都区以市场化模式和商业化逻辑,以“建设公园城市、体现生态价值,传承天府文化、发展绿色经济”为目标,坚持突出特色、市场主导、创新改革,实施跨界融合,把特色小镇打造成带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的产业引擎。

目前,天府沸腾小镇规划的8个项目中,玛歌庄园、漫花庄园、沸腾都火、音乐·百花谷、五龙·外滩、沸腾码头6个项目已建成运营。今年6月,天府沸腾小镇核心项目——沸腾里正式开工。这项投资10亿元的重点项目,占地68亩,建成之后将以丰富的地方特色美食与休闲游逛体验,承接熊猫基地与百花谷的客流消费,以点连线,呈现出一个集美食旅游、趣玩赏览、游逛体验的生态休闲游商业片区。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将吸纳超过600万人次客流。

“不仅要让火锅沸腾,还要让老百姓的腰包‘沸腾’、让乡村产业‘沸腾’。‘沸腾乡野’就是区里正在重点打造的项目,这样村民既可以当业主,又可以当股东,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三河街道推进办主任骆海燕说,结合天府绿道消费场景打造,新都区充分发挥项目聚集和文旅优势,于2018年启动了对口精准扶贫的“沸腾市集”项目,沸腾小镇需要的蔬菜水果、花椒等农副产品大都来自对口援藏地——甘孜州理塘县。

如今,占地6000余亩的天府沸腾小镇,实现了特色小镇经济效益、生态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随着小镇“加乘效应”逐渐蔓延开来,一口沸腾的“小锅”逐渐带火了整个“香城”。

一个“爆点”开辟一条路

突出特色兴文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记忆和符号,更是一座城市的独特竞争力价值所在。为进一步优化文化关联产业体系,推动全区乡村文化振兴,新都区围绕千年古刹宝光寺、升庵桂湖公园、南丝绸之路起点锦门、升庵状元故里、当代流浪文豪艾芜、非物质文化遗产棕编、移民迁徙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博览、文艺创作、教育培训、体验消费等业态实现人文资源的价值转化,聚力打造充满新都魅力的项目文化核心IP。

在与沸腾小镇相距不远的新都区马家镇上,“马家尖锋运动小镇”格外引人注目。该镇抢抓极限运动市场机遇,以旱雪运动为引爆点,以体育文化为卖点,发展滑雪、管道潜水、飞伞等三类极限运动,全力打造中国西南第一极限运动小镇。目前,该小镇已先后承接国家残疾人高山滑雪队和单板滑雪队专项训练等多项大型综合文体赛事,业内和社会知名度骤升,有效填补了成都市缺少极限运动集聚区的空白。

品一杯咖啡、饮一杯清茶、唱一首民歌、弹一曲古筝……位于新都区斑竹园镇的“乡村音乐小镇”格外生动迷人。该镇依托四川音乐学院文化禀赋,以音乐文创为核心、自然乡村为基底、旅游度假为驱动、村民共赢为模式,全面对接成都产业、生活、消费外延,倾力打造集音乐文创、餐饮娱乐、文体休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目前,该小镇已建成“一杯时光”等4家音乐主题民宿、“音乐小镇影摄基地”“笙活音乐工作室”等音乐产业项目以及“音乐公社”等文创基地。2018年以来,乡村音乐小镇已成功举办“中国新歌声四川赛区半决赛”“520《渔舟唱晚》古筝大合奏”等系列音乐活动,直接吸引游客数万人次。

“抱着熊猫吃火锅,听着音乐去滑雪”。一个个文化IP“爆点”频现,为创新传承天府文化、助力成都“三城三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方水土润泽一方人

串联绿道兴生态

碎石铺成的小路曲径通幽,路旁花草丛生;错落有致的河岸景观,掩映在密林深处,河水静静淌过;游人或慢跑、或骑行、或健身、或摄影,逛湿地、品茗香,看繁花争艳、听鸟语蝉鸣……

今年国庆节期间,人们从四面八方结伴而来,与当地人一道,共享成都特色的时尚休闲“漫生活”,感悟毗河生态人文景致,领略香城绿道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灵动与魅力。

“这儿的绿道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从成都周边前来的李先生说,其他地方也在建绿道,而新都区的绿道给人的感受却不一样。这儿不仅能欣赏风景、陶冶性情,关键是融入了许多智慧、时尚元素,植入了许多消费场景,如哈根达斯、欧莱咖啡、“熊猫公交”创意饮品、“智能健身馆”、自动售卖机以及说唱熊猫、临江仙音乐诗词、农耕互动体验等,几乎所有不同层次和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好玩的。

李先生所感受到的一切,实际上是成都天府绿道建设在新都区的创新实践。按照成都市统一规划和“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新都区结合自身实际,以大尺度生态廊道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以网络化绿道体系串联生态要素和城市社区,规划建设了821公里“一轴三网多廊”香城绿道体系,串联山水林田形成“田园生态网”。

“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的着力点,而生态才是新都乡村振兴的未来。”新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新都区乡村振兴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就是利用绿道建设把全区生态资源有机串联在一起,形成绿道生态圈,在绿道建设中有机嵌入“绿道+美食、绿道+音乐、绿道+文创、绿道+体育”等新业态,打造绿道经济新都模式,构建绿道经济圈,实现绿道生态价值转换。

“一路美景一路香、半城繁华半城绿”。纵览如今的新都,一幅以绿道和公园为脉勾勒出来的人、城、境、业共生的大美田园画卷正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文配图由新都区委宣传部提供)

2019-10-25 成都市新都区高标准编制实施《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以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打造特色小镇为突破口,充分激发城乡新经济、新业态、新活力,生动诠释乡村振兴的新都表达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20600.htm 1 创新改革谋振兴 新貌绘就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