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冬
□ 通讯员 王明龙
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立足本地实际,大胆探索,改革创新,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全域旅游、农村改革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试点示范,找准本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切入口,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振兴“金湖样板”。
土地上做好改革创新大文章。金湖县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作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主抓手,在全省率先以县为单位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农民颁发“铁证”。充分放大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试点效应,按照农民自愿原则,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有偿退出,将退出的闲置地和宅基地,通过互换并地实现连方成片,提高土地集中连片程度。借助“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有利契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中长期土地流转合同,延长高效农业投入年限,解决经营主体投入短视行为。依托国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着力扩大金融支农对象范围,有效解决经营主体投入能力不足问题。通过改革创新措施,目前金湖县土地集中流转率达80%,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6%,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2%,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居全市第一。
系统化推进农村相对集中居住。金湖县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农村环境得到显著提升。首先制订了全县农村相对集中居住规划,有步骤地将“空关房”有偿退出复垦,利用复垦出来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上市交易,解决了集中居住“钱”的问题;其次,结合乡镇布局优化调整,充分利用非政府驻点集镇原“七所八站”、学校等闲置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最大限度利用好存量土地资源,解决了集中居住“地”的问题;最后,通过引导土地集中流转,引进苗木种植、瓜蒌种植等农业产业化项目,鼓励土地流转农民就近务工,让他们既领租金,又领薪金,解决了集中居住“人”的问题。
保护最美生态底色作为核心优势。金湖县实施“一河三湖”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在完成白马湖退圩还湖、淮河入江水道渔民上岸后,启动实施高邮湖、宝应湖退圩还湖工程,将为全省新增3.5万亩左右的耕地;通过科学规划退圩还湖堆土区,打造新的沿湖生态旅游点;通过耕地占补平衡,在保障工程资金的基础上,结余近百亿元资金用于乡村专项建设。以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依托淮河入江水道、高邮湖大堤,建成300公里滨水旅游风景道,串联起荷花荡、水上森林公园、白马湖生态渔村、尧文化体验区等重点景区,在沿线布局休闲农业采摘点、精品民宿、农家乐等服务业态,推进“颜值”变“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