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庞无忌报道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欧青平10月14日在北京透露,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在2018年全国脱贫的475万贫困户中,得到产业扶贫帮扶的有353万户,占比达到74.2%。
欧青平是在2019年全国扶贫日系列论坛中的产业扶贫论坛上透露的上述信息。
从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来看,欧青平指出,目前项目库项目总数252.6万个,其中产业项目98.4万个。从资金使用情况看,截至2018年底,贫困县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8200亿元,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小额信贷资金达5600多亿元。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马爱国也在同一论坛上表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92%的贫困户已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产业扶贫已经成为“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中带动脱贫人口最多的。
欧青平表示,产业带贫效果不断显现。通过发展订单生产、生产托管、土地流转、资产租赁及就业务工等方式,带动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脱贫。
马爱国表示,现在全国已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436个贫困县摘帽,到今年底,预计全国有95%左右的贫困人口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摘帽,脱贫攻坚战逐步进入收官阶段。
不过产业脱贫仍然关键,欧青平指出,在已脱贫人口中,相当部分尚未形成长期稳定的产业支撑;摘帽县的产业基础大多比较薄弱,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夏英在此间指出,中国创造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文化扶贫、“互联网+”扶贫等成功经验及典型范例,为世界减贫贡献了中国方案。其中,产业扶贫对减贫的贡献达到70%,是脱贫攻坚多种措施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