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聚焦短板 精准发力 综合治理

——县级党政机关做好新时代涉密载体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 欧翠萍

保密工作是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密载体管理是保密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做好涉密载体管理、保守国家秘密,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天职。涉密载体管理是保密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做好涉密载体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牢记初心使命

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对保密工作都有过经典的论述和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保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随着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围绕国家核心秘密进行监控、刺探、搜集与获取等窃密活动日益频繁。各级党政机关是国家秘密载体生成的重要源头和运转枢纽。在科技快速发展、办公愈加智能化网络化的今天,大量新型的涉密载体渗透到了公务和政务活动的各个领域并被普遍应用,这使新时代保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更加严峻的挑战。抓好涉密载体管理迫在眉睫,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以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引领保密工作新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薄弱环节,聚焦短板差距

从近年开展的基层保密检查来看,县级党政机关对涉密载体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县级以下普遍存在保密意识淡薄、重视不足、保密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涉密计算机配备少,造成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侥幸使用非涉密计算机违规制作密件,导致违规制作。

二是责任心缺失。保密员责任心不强,对涉密载体去向台账登记跟踪不到位,导致涉密载体的遗失;执纪不力,出现使用手机、普通电子邮件、普通传真机传递涉密文件等违规收发、传递现象。

三是把握不准。国家秘密文件根据密级程度严格规定知悉范围,由于工作人员对此把握不准,常常为了抓好贯彻落实擅自扩大密文的知悉面造成泄密;又如在党务政务信息公开时,因对公开内容的保密审查把关不到位,导致一些涉密信息的公开等,都属于违规使用现象。

四是重视不够。普遍存在对密件原件的管理较重视、对密件复制件的管理较松散的问题,因认识不足,去向登记、追踪、收回不及时,造成违规复印。

五是管理不严。对涉密载体的存储管理不够,多数单位就一个保险柜,不作分类存放。对工作中使用的移动硬盘、光盘、U盘等涉密载体随意放在办公桌上或抽屉内,没有养成专人专柜分类保管的习惯,造成违规保存。

六是敏感性不够。对涉密载体的维修、销毁不够重视,随意性比较大,未能按指定维修人员和维修点进行维修,对涉密载体的销毁做不到及时、彻底,还有的将涉密载体作为废品出售或转送给下级帮扶联系单位,造成违规维修和销毁。

实行多种举措,力求精准发力,强化综合治理

一是管好“三类人员”。

突出领导这个“关键少数”。把涉密载体管理作为保密工作的重要部分纳入县级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的绩效考评体系,确保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有必要的投入,以适应新时代保密工作的内在要求,在组织保障上领导率先垂范、严格落实,在人力安排上配齐、配强、配精,在物资配备上保必须、防薄弱、更先进。

突出对涉密人员的规范管理。任用、聘用涉密人员,要严格审查。加强涉密人员上岗、在岗、离岗的教育培训。对离岗、离职及未满脱密期涉密人员的管理,务必要善始善终,把提醒告知、签订保密协议、清退涉密载体、收回相应信息系统及进出管理权限等工作抓细抓实。

突出对临时工作人员的保密防范。一些单位涉密人员不严格执行保密管理规定,放任单位临时工作人员接触、处理涉密文件资料,知悉涉密信息,致使泄密案件时有发生。所以,做好单位临时工作人员的保密防范工作尤为重要。

二是加强“三查制度”。

健全涉密载体日常自查制度。各单位要坚持开展日常自查,确保涉密载体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销毁等制度规定落实到位、不断完善,实现对涉密载体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强化涉密载体定期专项清查制度。县级涉密载体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和指导,每年定期开展一次以上涉密载体专项清查,对所有涉密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进行全面清理清查。

深化涉密载体管理执法检查制度。发挥执法检查的震慑和教育作用,把涉密载体管理执法检查作为依法治密的强力措施,并与坚决查办案件、通报存在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执法促教、执法促管、执法促建、执法促学的良好效果。

三是用好“三种手段”。

加强人防。重点要加强组织人事保障,培育和引进保密人才,选派专业人员从事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由专业人做好专业事。

完善物防。保密要害部门、要害部位要强制安装“三铁一器”(铁门、铁窗、电脑密码柜、报警器),配备使用电磁泄漏防护、移动通信干扰等设施设备。涉密场所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严禁使用音频、视频设备和无线互联设备等。

强化技防。涉密计算机要专机专用,安装“三合一”管理系统。涉密信息设备要统一采购、统一登记、统一标识,专人管理。“一机两用”(上网和办公)的非涉密计算机要配备双硬盘隔离卡,安装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和“中间机”。各单位连接互联网要实行一个端口接入,涉密业务(办公)网络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要实行物理隔离,非涉密业务(办公)网络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要实行逻辑隔离。涉密网络建设应当与保密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同时,要采取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密码保护、输入输出控制、病毒安全等技术措施进行有效防护。

(作者单位: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涉密载体销毁中心)

2019-10-17 ——县级党政机关做好新时代涉密载体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9550.htm 1 聚焦短板 精准发力 综合治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