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李宏伟报道 记者今日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2.9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其中,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步增长;从进口商品看,原油、煤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猪肉、牛肉等进口量增幅较大。
据WTO最新公布数据,1月~7月,我国进出口增速高于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仍然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占全球份额比去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
“总的看,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态势。”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认为,支撑前三季度外贸平稳运行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国内经济总体平稳。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1月~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
二是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去年以来,我国两次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先后出台一系列自主降低关税政策,先后两次下调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市场多元化成效明显。今年以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对外开放重大举措,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比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前三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9.5%,高出外贸整体增速6.7个百分点。
谈及第四季度外贸走势,李魁文表示,受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经合组织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增速会下滑至10年来最低水平。WTO最新报告继续下调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速度,预测2019年仅增长1.2%,比2018年的3%低1.8个百分点,也低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李魁文称,未来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韧性强,外贸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加快的总趋势没有改变,全年外贸将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