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信之声

“一元午餐”彰显诚信底色

□ 何 玲

今年“十一”期间,河南老君山景区气温较低,为让游客吃上一顿热乎午餐,景区连续第三年推出“一元午餐”,在原来的基础上还华丽升级,再次吸引四方游客来老君山尝鲜。新升级的“一元午餐”除了传统的素面,还增加了蒸红薯、蒸芋头、鹌鹑蛋、黄瓜段和小番茄等。

这并非河南老君山景区第一次推出“一元午餐”。2017年国庆假期,老君山景区首次推出“一元午餐”,为游客准备了栾川当地特色小吃糊涂面,还配有荷包蛋和馒头。发餐现场,设有自动投币箱,游客自行投币1元。2018年国庆假期,老君山景区再次推出“一元午餐”,并且食材上进行了升级换代,煎蛋换成了烤肠。此外,为方便游客就餐,还在发餐区摆上桌子、椅子,让游客舒适就餐。

据老君山景区工作人员介绍,经过盘点,今年国庆节第一天卖出1500份,收入1602元,第二天卖出3100份,收入3272元,本来是无人售卖,全凭自觉,想着收入会少,没想到结果却是被多给了274元。274元并不多,但这也是游客们对景区工作人员的感激与回报,一元之恩,游客心中却明白这一元的分量,1:274,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良性互动,它代表着游客的满意度,也预示着景区发展的美好未来。

连续3年推出“一元午餐”,河南老君山景区因为这项暖心服务备受各地游客以及媒体的好评。网友@皇家启德表示,可以说是良心景区了,去过老君山,景色很好看,十里画廊。网友@奔跑的羊娃子阿表示,这样真好!不然出去玩一顿饭30元。同时,《大河报》,环球网、人民网等媒体纷纷发文表扬,“还记得一元午餐吗?”“一元午餐又来了”“一元午餐升级上线”“无人值守”这样的标题几乎遍布全网。

在物质社会越来越丰盈的当今,人们更加看重的是精神世界的满足,利用节假日出去旅行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节假日出游,游客最担心的就是“被宰”。以吃饭为例,一瓶矿泉水、一碗泡面的价格,都可能是景区外的数倍,“天价菜单”时有曝光。老君山的“一元午餐”尽管都是最普通的食物,最简单的加工,但是管理者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对游客设身处地着想的关怀之心,让这平凡的食物也变得美味可口起来,游客在乎的不是这一顿饭,而是精神上被关爱的满足。

红网发表文章表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是“一元午餐”也实为少见,尤其是在这样的黄金时段、黄金地带。要知道,饮食消费是游客的“刚需”,向来都是景区商贩狠赚一笔钱的绝佳渠道。而价格高,口感差,性价比低,几乎是所有景区食物的通病。老君山的“一元午餐”,独树一帜,不仅食材新鲜,具有当地特色,而且品种丰富,分量足,味道大众化,更重要的,只需要1元,实在是景区饮食界的一股清流。

《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认为,老君山的做法,就是这种思路。价格上,几乎是免费;文化上,一碗当地糊涂面、几块蒸红薯、蒸芋头、黄瓜段,既能吃饱,又品尝到了地方特色;食品安全上,由当地食药监局工作人员监督,统一制作送配,游客吃得放心……更值得点赞的,则是将其与扶贫工作联系起来,食材均是从贫困户手里收购,为地方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可见,“一元午餐”背后的内容并不简单,体现了管理者的创新意识与大智慧。

《新民晚报》发表文章同样认为,“一元午餐”之所以走红,正是因为它切实解决了游客的实际需求,在初秋微寒的天气温暖了游客的心。在旅游消费市场充斥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错误观念的当下,老君山景区能够为民着想、为民服务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数十年后,人们也许会淡忘老君山的山水画卷,但那一顿温暖的午餐必将永远铭刻在心。

2019-10-11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9302.htm 1 “一元午餐”彰显诚信底色 /enpproperty-->